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节点,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器.本文以肇源县域城镇体系为例,从该城镇的现状条件入手,分析了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现状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结构,发展新型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藏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藏搞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政治高度集中前提下的社会化经济体制,在基础设施和垄断性行业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在生产经营性产业中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垄断,发展城市和城镇,在城市和城镇中大力发展企业,用城市和城镇及其企业吸收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在减少农牧区人口的基础上发展一个现代的农业,改变生育观念和提高人口素质,以强劲的企业成长推进西藏的工业化,最终形成西藏自我发展的与国内密不可分的经济体系,这就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3.
煤矿大多数远离城镇,地处偏僻,严重缺乏医疗、就学、娱乐等必需的社会服务设施和条件。煤炭企业为了稳定职工队伍,补还职工生活欠帐,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自办生活服务系统,久之积累形成了庞大的固定资产。这从客观上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资源和人才优势。同时煤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多,矿区人口集中,一般中型矿井的职工、家属人口都在万人以上,各类消费需求比较旺盛,这又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其总量和分布状况对城镇地区的人口、产业和用地布局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遵义市中心城区供用水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明确中心城区到2035年的可开发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指标,拟定水资源配置模式,最终确定届时中心城区水资源可承载的极限人口规模为342万人,适宜人口规模为290万~305万人。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要求,以产业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产业体系的内涵,勾勒了中国天然气产业体系的结构模式,提出以建立天然气工业基地、强化国际合作和开发海外天然气资源、积极培育高效的天然气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天然气服务产业、完善天然气政策环境、健全天然气(交易)市场体系等为途径,促进天然气产业体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当中,农业应当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与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从而构建起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城镇群。城镇化发展应当把农业的产业化和品牌化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城镇发展必须强化这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撑,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的繁荣。农业产业化提供城镇化的实现基础。城镇化绝对不是要消灭农村也不是弱化农业,中国庞大的人口数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归一化法、加权和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资源富集、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体的能源产业体系,能源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但是,伴随着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能源资源浪费、循环利用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和转化率不高、产业链条短,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文章针对能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燃气行业在供气规模、用气人口、管网里程、燃气普及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安全稳定供气能力、燃气技术创新实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网建设、安全管理、储气调峰、定价机制和项目审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城镇燃气市场健康发展,建议开放天然气上中游市场,实现资源市场多元竞争,推进城镇燃气价格改革;设立严格的城市管网运营准入标准,推动城市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地区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区域发展理论,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将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增强该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在分析了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和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谭产业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集群创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的静脉产业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流量不断减少,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以回收、处理、再利用废旧资源为主的静脉产业,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静脉产业发展必要性和总结静脉产业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静脉产业分为回收、拆解、分类处理、再制造、再生、物流、再利用、技术创新、最终处理九大产业组成部分,对各个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静脉产业的理论体系.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衰竭矿区的沉陷区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移民群体,然而,其在人口转移方式、移民工程规划、移民安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限制了城镇的和谐发展.本文以中国资源型城市衰竭时期沉陷区移民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当前的移民现状,对目前移民工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生态产业的现实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     
陈晶晶 《中国纺织》2004,(1):102-102
新闻回放: 2003年9月,″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特色城镇研讨会″在浙江海宁召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特别邀请在全国纺织产业集中度较高、特点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对全国纺织行业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30多个市县区和特色城镇的领导汇集在浙江海宁市,交流发展经验,共同研讨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忽视资源环境的禀赋性、忽视产业结构性污染、忽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提升、忽视产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等不足之处。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构建新型产业结构系统,促进产业机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主要有积极发展地区资源特色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克服结构性污染: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和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     
新闻回放:   2003年9月,″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特色城镇研讨会″在浙江海宁召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特别邀请在全国纺织产业集中度较高、特点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对全国纺织行业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30多个市县区和特色城镇的领导汇集在浙江海宁市,交流发展经验,共同研讨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  相似文献   

17.
城镇密集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空间结构呈现城乡交融的形态,在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探讨了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经济内循环的政策驱动下,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将对我国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强劲,但与之相关的医护、旅游、娱乐、地产、金融和教育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应协同社会力量突破老年产业发展的瓶颈,扩大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铁法煤业集团(以下简称"铁煤集团")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经过近10年的改革创新,铁煤集团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瓦斯以及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地等资源,通过研发、引进、应用先进的资源勘探技术、薄煤层开采技术、"三下"采煤技术、难采煤层地下气化技术等,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以开发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电力、煤化工、煤层气产业,构建铁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主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附加值;通过对产业主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炉渣、废水等废弃物的利用,发展煤矸石电厂、粉煤灰造纸、建材产业,形成了与产业主链相衔接的若干辅链,构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起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工业》2006,(2):82-83
为应对自然资源贫乏的特殊国情,瑞士联邦政府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十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发展模式为目标,在投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瑞士政府始终致力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瑞士这个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人口仅700多万的国家,在人均年收入超过4.57万美元居全球百万人口以上国家第一位的同时,在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