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中的隐名股东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极为常见,出于隐名股东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也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至今没有作出明确、直接的规定,但股权信托是现阶段解决隐名股东问题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针对我国当前审判实践中审理非正常解散公司民事案件时做法不一的状况,认为审判实践的混乱起源干立法的不足,我国的公司立法对于公司解散后的清算主体的确定,以及清算主体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也缺乏可操作性。股东是非正常解散公司的清算义务人,股东清算责任具有人身性质。又有财产权的内容。在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二的关系上,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结果,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反收购中,目标公司及其管理层面临着更多的矛盾与两难的选择,反收购的主体在进行反收购决策时,除了要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之外,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予以考虑。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只是笼统地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时应承担社会责任,却没有对反收购中目标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做出明确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着内在矛盾.从公司债权人保护、加强股东资本充实责任以及比较分析、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对于有限公司的初始股东,在其他股东不出资时,应与其他股东出资额度不足的情形一样,规定其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是我国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法律条款,也是今后寻求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公司管理者、股东和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公司社会责任意识对落实公司社会责任至关重要,但要真正将公司社会责任落到实处,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规定。我国新近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规定,无疑是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隐名股东身分法律确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睢晓鹏 《经济论坛》2009,(11):131-133
股东身份是公司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公司法对隐名股东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之理论学说观点各异,使得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在理论上厘清涉及隐名股东身份确认的三种法律关系,也许可以为隐名股东身份确认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吴少波 《经济论坛》2006,(24):136-138
一、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股东资格的主要证据何为“股东”,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大陆法系的公司法典、商法典、民法典中都找不不到明确的答案,我国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对“股东”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取得,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方式。原始取得是指投资人通过出资设立公司而取得股东资格。所谓继受取得是指在公司成立以后,对已经存在的公司股权依据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发生股权转移的情况下取得公司股东资格。包括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原公司股东的…  相似文献   

8.
侯学东 《经济论坛》2000,(15):29-29,17
公司的注册资本是用来承担经济责任的保证,公司在申请注册时,如果实际的股本金额低于法律的规定,或是注册资本的构成不实,而获得了营业执照,那么这类公司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没有承担经济责任的经济保证,可能会给国家、社会以及债权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近年来,法院受理因虚报注册资本金导致的经济案件有增加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经济界和司法界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一、虚报注册资本金罪的法律特征   所谓虚报注册资本金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为达到公司登记的目的,在公司资本金未到位,仅提供了资信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公司法>实施,公司门槛大大降低,公司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有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发生股权继承问题.虽然<公司法>及其它法律法规对股权继承问题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较为笼统,加上股权继承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股权继承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部门都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澄清.妥善处理各类股权继承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法律制度和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对"公司资本"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但股东出资方面的规定则较少.法律的这种缺失规定,为投资者以隐名方式投资埋下了隐患.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纠纷的处理上没有统一的立法规范作指导,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延伸过宽,司法权威受到挑战,急呼对隐名投资问题加紧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政府机关因自身的行为而引起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比较突出.为促进政府机关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我们就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作一剖析.一、问题的类型(一)违法担保.政府机关违法担保是个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虽然我国法律禁止国家机关为保证人,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出现在相当数量的借款合同纠纷中,某些政府机关擅自为企业的涉外借款提供担保,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从政府机关的分布层次看,大部分违法担保发生在基层的政府机关中(乡、镇政府或乡、镇财政所).尽管有的由乡、镇工业公司出面担保,但因其无法人资格,最后责任仍落到乡、镇政府身上.根据法律规定,这样的担保,担保人必然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管辖争议的实质是两个法院之间对民商事案件争夺管辖权的问题。虽然法律和司法解释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规定,但仍然出现了不少在管辖争议尚未解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纯钰 《江南论坛》2004,(12):24-26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的婚姻法与1980年的婚姻法对结婚、离婚从实体要件到程序要件均予以了具体规定,但均未明文规定无效婚姻制度。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首次提到婚姻无效的问题,指出应“宣布重婚关系无效”。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违法婚姻的效力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法院一般将属于无效婚姻的诉讼按离婚案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罗芳 《经济师》2011,(1):86-88
我国目前还缺乏有关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全国性统一立法,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实质要件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完善全国性的统一立法。在公司内部关系的背景下确认隐名股东资格时,应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和真义主义,以实质要件来判断。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有关的立法、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主张从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性和人合性的特点出发构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实质要件,并探讨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隐名股东资格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种损害赔偿,尤其是产品质量侵权方面的赔偿案件在逐年增多.产品质量侵权属特殊侵权.它与一般侵权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侵权,是指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必须具有主观过错和责任能力以及行为的违法性和造威损害的事实存在;特殊侵权,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间接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不需要完全具备一般侵权的成立要件,法律对此类侵权责任构成一般都有特别规定.产品质量侵权与一般侵权相比有较大区别尤其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针对同样的质量经权问题也往往作出结果截然不同的判决.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笔者在产品质量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依法到底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仲裁涉外裁决撤销,是指对于有符合法律规定情况的涉外仲裁裁决,经当事人提出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在审查核实后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行为.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一大进步,但还存在许多立法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不足,与国际上的通行规定和做法尚有距离,本文主要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公司法》实施,公司门槛大大降低,公司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有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发生股权继承问题。虽然《公司法》及其它法律法规对股权继承问题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较为笼统,加上股权继承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股权继承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部门都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澄清。妥善处理各类股权继承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法律制度和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离婚案件中"小三"问题引起社会和法律界关注,现行《婚姻法》及之后出台的三部《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对于第三者问题都有相关规定。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司法实践中,对于此问题的规定不明确、不全面、操作性不强、有时甚至会出现"真空地带"。本文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针对在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财产的分割、重婚罪的认定,以及合法婚姻当事人如何向第三者主张权利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20.
王贤斌 《生产力研究》2011,(11):184-186,211
公司作为法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名称、意思、财产和责任。它同非法人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独立性和有限性的规定。在实践中,股东有可能滥用此规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失,所以产生了法人格否认制度。我国公司法20条规定,股东滥用权利侵犯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时,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对如何确定股东的"滥用"行为却鲜有规定。文章在对公司独立资格分析的基础上,对股东"滥用"权利行为的判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