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继军 《经济师》2006,(4):128-129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真正走向一个“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制度性突破。股权分置的解决,克服了我国证券市场原先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缺陷,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输入了活力。从成熟证券市场发展经验看,后股权分置时代下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是推动下一步市场上扬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拟从全流通后公司治理面临的新问题角度,重点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加强和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晓峰 《经济论坛》2005,(19):114-115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股权分置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今年4月29日这一被认为影响中国股市正常发展最大痼疾的股权分置终于迎来破题时刻。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一时间证券市场一片哗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9.
王喆 《时代经贸》2008,6(8):10-11
本文以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作为股票流动性的度量,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没有影响公司的杠杆率,上市公司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圈钱”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的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且股票的流动性越大,公司的杠杆率越小,即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融资市场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浅论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中开始,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论坛中的主题,此次股改政策的出台被人们广泛认同为我国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重大契机。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以来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痼疾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浪潮,股权分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于股权分置问题的认识和决心趋于统一,经过两批试点企业的尝试之后,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全面展开。一、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被人为分割成两大块,一部分股权上…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突破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股权分置问题因何而来,影响何在?改革的目标和途径是什么?改革中市场各方又将如何展开博弈寻找新的利益均衡点?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对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作一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顾莉 《时代经贸》2008,6(3):164-16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肖萍 《新经济》2005,(9):40-41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夯实我国资本市场尝试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所有相关主体利益关系重新调整、重新确定的过程,改革的结果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权投资者的真正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或者说,将会实现所有股份的可流通,而全流通的股市将为我国国企改革开启新的阳光之旅。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使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同股同权时代。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在经理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估值体系混乱之后,市场仍将按照价值投资策略来进行股票投资,具备持续增长能力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仍然是关注的重点。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如何转变,价值管理如何定位,公司价值如何评价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喆 《时代经贸》2008,6(12):10-11
本文以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作为股票流动性的度量,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没有影响公司的杠杆率,上市公司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圈钱"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的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且股票的流动性越大,公司的杠杆率越小,即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融资市场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显著差异,但是,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及分红比率均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及股份全流通的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改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季红 《经济导刊》2005,(10):2-2
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其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为了根治中国资本市场的痼疾,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工作,在此期间,证监会推动了两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同时出台了大量配套政策,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在全部上市公司中推开。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处于最为关键时期,此后成败不仅关系我国资本市场的命运,而且关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政局的安定。自2001年从国家股按市价减持开始,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此次试点方案推出后,…  相似文献   

19.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2008,(1):104-1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认识上的不足,中国在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除了全球市场共同面临的透明度问题外,我们的制度设计亦存在严重的缺陷。股权分置的存在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失去了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和资本市场上权、责、利、险不清的资金循环体系混合在一起,必然造就具有内在制度缺陷的资本市场。这样的资本市场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必须进行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