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独立审计价值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独立审计所带来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经理层的角度出发,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都将极大提升资本市场对独立审计鉴证业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股改的顺利完成将导致股权更加分散并最终引起独立审计的风险转移.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和股权分置改革在相差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都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分析新的政策环境下保险资金运用所面临的的问题、对股改的支持作用以及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会使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而股东会从各方面改善公司的治理以提高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20世纪70年代,MBO以企业私有化的方式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代理问题,提高了公司经营效率.20世纪90年代,MBO引入中国,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普遍存在.然而,中国的MBO却带来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等不良后果.2005年开始,国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本文在回顾MBO经济后果的基础上,对全流通时代中国MBO的经济后果进行再次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06年10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进入了“收官”阶段,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问题出现的原因,揭示了股权分置问题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运用理论与数据客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揭示了“全流通”时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蕾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1):23-2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多层次资拳市场体系的构建,公司治理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会使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而股东会从各方面改善公司的治理以提高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股改前,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把股票市场当作圈钱的好地方,而且控股股东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是否还存在这种圈钱行为,股改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影响如何,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问题,使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首先分析了股票全流通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显著特征,然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试点工作推出以后导致股市创下了历史新低。通过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历史回顾和对试点企业推行后市场反应的趋向分析,从短期来看,股市大盘连续非理性下跌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是改革初期的阵痛反应,是符合经济改革客观规律的;从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心态逐渐回归理性和管理层监管水平的提高,股权分置改革在经过阵痛之后股市大盘将会升高.并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竞争力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股权分置及其改革是中国上市公司所独具的特点。本文从股权分置及其改革的角度讨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对价问题的研究.对于该问题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06年10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进入了"收官"阶段.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问题出现的原因,揭示了股权分置问题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运用理论与数据客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揭示了"全流通"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一直以来困扰着股市发展。自2005年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做出的“股权分置已基本具备启动试点条件”的表态后,这一矛盾俨然成为股市的主要矛盾。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寻求适合中国股市的股改方案。文章认为解决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问题必须在统筹兼顾、权衡各方利益后,争取多方努力,使中国的股市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文蔚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6(1):68-71
股权分置在我国是一个遗留已久的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造成了种种不合理的经营行为。现我国正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改变现有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的作用得以加强。通过对经理人行为的博弈分析,再一次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减少经理人的短期行为,改善委托人监督的积极性和提高经理人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是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难题,文章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依据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如何避免这些理论上的缺陷并形成流通股东和法人股东都能认可的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对价方案、选择多样化的实现方式、与对价方案相配合的辅助手段、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做好新老划断的准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