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建国际上通用的期权定价模型,但这一模型应用于经理股票期权价值的确定却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针对经理股票期权的特征,文章拟采用“确定性等值法”束科学、合理地解决经理股票期权价值的确定问题。这将有利于股权激励机制的优化,从而达到最优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来财务理论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归功于实物期权理论于公司理财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一定有它的先进之处。但是由于数学原理的生涩难懂 ,给各界人士理解并探讨期权理论设置了障碍。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公司理财工具 -现金流贴现方法有它的局限性 ,通过对实物期权的历史和原理的阐述 ,加以通俗易懂的例子 ,解释了它在财务理论中的突破性进步。  相似文献   

3.
品牌延伸广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尚没有具有很好评测力的评估模型提出。本文分析了品牌延伸价值评估的意义,从研究品牌延伸价值具有的期权特征入手,指出对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可以用期权定价的方法,在借鉴Black-Scholes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延伸价值的期权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周琳 《商业研究》2003,(21):67-69
本着把期权思想应用于公司价值评估,分别运用二叉树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公司价值,并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认股权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开始引进的,虽然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工具,但是权证的过度投机使得权证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累积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引入认股权证的定价模型,结合五粮液认购权证具体实例,实证分析了认股权证的价值及其中隐含的风险,进而得出一些防范权证投资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Black-Scholes模型进行实物期权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比了其不同于金融期权的特殊性,指出了在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贾全星 《商业科技》2007,(1S):399-399
本文通过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比了其不同于金融期权的特殊性,指出了在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曾兆阳  杨俊 《商场现代化》2005,(4X):178-178
运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B—S.二项式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帮助经营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从不确定性中获得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B--S、二项式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帮助经营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从不确定性中获得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B——S、二项式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帮助经营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从不确定性中获得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采取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重置成本法,既无法适应企业价值评价的需要,也难以找到能与被评估企业直接进行比较的类似企业或可与之相比较交易的案例。现金流量贴现法、期权定价法可正确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对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提高了评估结果的有用性,是可行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张晓丽 《中国市场》2008,(15):64-65
由于认识价值是一切经济和管理决策的前提,增加企业价值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所以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对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不同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实物期权无形资产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引  郑明川 《财贸研究》2005,16(3):94-9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及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已拓展到智力资本及实物期权。在智力资本研究的基础上,把实物期权列入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范畴将有利于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因此,本文将对实物期权无形资产的范畴、内涵和外延及其价值评估进行分析,以顺应新经济形势下对无形资产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have historically found it difficultto measure and communicate to other disciplines and to top managementthe value created by marketing activities. All too often, justificationof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initiatives is restricted to theirimpact on revenue generation. But, marketers do create valuein other ways. Marketing actions do lead to an acceleration ofthe market's acceptance of new products, to enhanced customerretention/loyalty,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size and qualityof customer bases, to price premiums and other desirable payoffs.Such financial outcomes suggest that marketing activities areoften strategic investments, not tactical, intangible expenses.We sugges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initiatives should b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impacton the basic drivers of shareholder value–cash flow acceleration,cash flow enhancement, reduction in volatility and vulnerabilityof cash flows, and growth in the long-term value of business).These shareholder value metric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communicationof the contribution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value creation.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marketing inenhancing shareholder value by reducing the vulnerability andvolatility (hence risks) associated with cash flows. This riskreduction (and shareholder value creation) role of marketingactivities is examined within cross-functional processes forcreating customer value such as design of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relationships withcustomers, channels and strategic partners.  相似文献   

15.
现金流量估算的目的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性描述,现金流量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我国现行教科书中阐述的项目现金流量估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我国整体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质量。在确定初始现金流量时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在确定营运期间现金流量时选择的折旧方法与折旧的经济实质相背离,在确定终结点现金流量时将预计残值与净残值混为一谈,是造成现金流量估算方法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估算过程中应贯彻时间价值理论、客观性及资本保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DCF法和EVA法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梅  徐涵蕾 《商业研究》2005,(16):117-120
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一项投资和公司兼并的重要参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采用。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估价方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在新环境下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法(EVA法)的运用做出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两种方法的异同,增强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基本的技术价值评价模型,为克服其问题和局限,提出多阶段评价方法,试图接近技术的实际价值。在第一阶段利用DC模型计算工作价值;第二阶段假设在工作价值中无形资产占据的比例按工作类型不同,而推算出无形资产对工作价值的支持度;第三阶段测定技术在整个工作价值中占据的比例;第四阶段为了反映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适用了实物选择性模型。这不仅克服了基本评价模型的问题和局限,而且更能接近高不确定性的技术资产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