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特区展望》2003,(2):12-13
作为沿海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特区,其陆地面积是其他四个特区的数倍;而且又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资源十分富饶,生态环境优越。然而,海南建省办特区!#年后的今天,无论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实力,都远不如其他四个特区。原因何在?一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认为:一再错过最佳战略机遇期,是海南办特区!#年来最大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关中国即将取消5个经济特区和49个开放区的消息在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的。如果它属实,海南经济发展史上短暂而重要的“经济特区时期”,就要到此为止了。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开放以1994年为界,海南经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对外开放:一种是全国暂时封闭,只有少数经济特区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阶段;二是经济特区与非特区政策基本拉平,除了所得税税率,大家基本上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一起实行对外开放的阶段;假如上述消息付诸实施,就开始了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完全平等竞争的新开放。第一阶段是1988年到l993年,当…  相似文献   

3.
“特”与“不特”:经济特区的再认识郭灿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正向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引发了人们对经济特区的普遍关注和议论,经济特区经历15年风风雨雨后,似乎再次被推到十字路口。一种观点认为,特区的存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6.
要维“特”,更要出“新”特区还要“特”,因为中国的改革远未完成,因为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使命并未改变。“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提法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至少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经济特...  相似文献   

7.
特区,指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包括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特区的民俗。广义的经济特区,可以指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既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先后被国家正式定位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地区,也可以指沿海的十几个享受一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20多年改革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开始到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广东和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回顾我国20多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程,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  相似文献   

9.
宋子和 《南方经济》2010,(10):73-75
一我国特区的功能定位并不是纯经济性质 什么是我国特区的功能定位?十年前即我国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时我写过一篇纪念文章,提出,“功能定位是指特区担任的历史使命和它要起的作用。”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要办特区或者说办特区的目的何在?这就涉及到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特区以及怎样办好特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济特区的试验是成功的.经济特区的功能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和“排头兵”.特区理论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特区应继续发展下去.特区应继续“特”下去.经济特区要继续“特”下去,必须在功能上下功夫,优惠政策曾是特区之所以“特”的的主要标志,今后特区的发展要从“优惠型发展”转到“功能型发展”上来,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杜强 《特区经济》1994,(7):32-34
<正>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它适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构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6年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90年代这个跨时代、跨世纪的时刻,国内却出现了对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使命的模糊认识,其基本论调为“特区优势丧失论”.显然,这种论调狭义理解了特区优势,把特区优势等同于特区优惠政策.如果不  相似文献   

12.
王关义 《特区经济》2002,(12):37-40
<正>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等关于特区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大经济特区以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精神和勇气,创造性地推动特区的经济建设,使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客观而论,中国经济特区设立已有20多年的历史,5大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示范和辐射作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特区国民经济高速运行的同时,投资也在迅速扩张。究竟五大特区投入产出的效益如何?系统地反思和分析特区建设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配比关系,这不仅是理论界应当研究和给予科学回答的问题,而且也始终是中央和特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作者最先提出的“投入产出配比价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测算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大经济特区自1980~2000年期间以及各个发展时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窥一斑而见全豹,以期对5大特区政府未来提高投资效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比璐 《南方经济》2000,(10):77-78,80
前不久,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在广州联合举办纪念经济特区20周年座谈会。倡议创立特区的老前辈、老领导林若、吴南生、张汉青等领导同志与30多位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堂,共同就经济特区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特区在新的开放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内容综述如下:一、20年的发展经验.对进一步开放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座谈会上与会者通过回顾特区20年来的风雨历程,深切地感到,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及成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特区事业,如日中天。特区启动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特区之争”观点综述许妙强一、围绕特区的几次大争论自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围绕着特区问题曾发生过三次大争论:1、特区建立之初,围绕“特区姓‘社’还是姓‘资’”、“要不要办特区”之争。特区诞生不久,各方资金涌入,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新型企业如雨...  相似文献   

16.
软环境:创造特区新优势的突破口刘建斌一、问题的提出:特区不“特”的深层原因8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场,中央给予了特区许多在当时来说非常难得的特殊政策,使特区率先进入商品经济的前沿,这些特殊政策是特区在当时计划经...  相似文献   

17.
黄平 《特区经济》1998,(8):22-23
<正> 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大经济特区。1990年开辟了上海浦东新区,实际上是非特区的特区。国务院对这些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即批准这些特区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表现在:①发展“特区”的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②构成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体系;③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市场调节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④特区经济以外向型为主要发展目标;⑤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自主权,较多的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使得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到1996年,五个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9.03亿元,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为2959.64亿元,利用外资达61.87亿美元。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长18%。五个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0亿美元,创下了可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8.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海南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的开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走上了一条富岛强省之路,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国务院在珠海市召开了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李鹏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重申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并强调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特区要牢固树立二次创业思想。”为我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特区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和如何进行第二次创业,成为目前经济特区的热门话题。在谈论经济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话题中,有一个对经济特区经济形势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十年,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广东学术界为探讨、研究特区建设和发展而举办的第四次大型的集体研讨的学术活动——“经济特区创办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已历时四天,经过与会代表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大会本身规定的任务,即将结束。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向大会作一“小结”发言。昨天晚上,会议领导小组举行会议,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是开得好的,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次研讨会是在全国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经济特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本着“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宗旨,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就,同时探讨了特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就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特区十年建设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矛盾,只要特区建设者们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