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终于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就她一个员工。干了3个月,却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老板的鱿鱼。此后,她开始帮人写短剧,写电影,挣点生活费。  相似文献   

2.
海天 《新智慧》2004,(6C):25-26
一个月过去了,采上海打工的顾春意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天,见一家广告公司门前张贴着招聘启事,顾春意鼓足勇气走了进去。老板扫了一眼她的简历,不无嘲讽地问:“你会电脑制图吗?你会网页设计吗?”  相似文献   

3.
一个毕业于考古专业的女孩在找工作处处碰壁之时,意外地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门——她把家乡的竹子做成了各种精致的家居生活用品、工艺品,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短短几年,她就从那个找不到工作的迷惘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坐拥百万资产的年轻女老板……碰壁再碰壁,难道大学真的白读了吗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刚刚考古专业毕业的高菲小腿骨折,原来应聘的那家学校因为她迟迟没有报到而招聘了他人,她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4.
不想工作就读书充电 主角脸谱:Anna的前老板评价Anna是一个工作积极的人。短短几年间,她从一个小职员升任为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照理说,白领丽人Anna是一个敬业的“工作狂”,工作对她来说应当是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源泉。然而一年多前,她却出人意料地从公司辞了职,重返课堂读书去了。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在深圳偶遇一个漂亮女孩,是重庆一家航空公司的退役空姐,长得确实十分漂亮,可是她来深圳找了近3个月竟然找不到工作,她只是希望找一份1000多元月薪的文员工作。问了一下原因,才知道问题所在:她没有文凭、除了空姐没有任何公司工作经历,做文员她还不会使用电脑及打字,投了好几十份简历几乎没有通知她面试的。我对她说,你只要分析一下你要找的“目标公司在哪里,你的简历就出现在哪里”,并将你的简历修改有目的的投向这些公司,我保证你一周就能上班。于是我用广  相似文献   

6.
今年38岁的蒋文珍,出生于重庆开县的一个贫困山区,初中毕业后她经营过一些小本生意。由于 1999年在家乡开的饭店亏损倒闭,不久,她随着打工队伍来到北京。面对繁华的大城市,兴奋的蒋文珍,到处找工作,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给一家开在学校旁边卖学生用品的文具店做杂工, 文具店的生意特别红火,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老板只给她600元工资,老家孩子的学费,自己租房都靠她那微薄的工资来支付,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2000年不满足于现状的蒋文珍炒掉老板鱿鱼,独自从批发商那里进来一些橡皮泥之类,在学校,公园附近摆地摊做小生意。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看上去那是一种福利卡,"我身后的男人咕哝道",年轻人四肢健全却依靠福利养活,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找份工作呢。"  相似文献   

8.
诗汶 《大众商务》2003,(12):31-31
董志从部队转业回家后,没有去安置办安排的一家小型工厂上班,他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一番。很快就有了一个机会。董志在军队里学会了开车,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司机,他报名应聘,被录取了。老板发现董志不仅车开得好,而且在人际交往上也很有一套,于是调他到业务部去一展身手。董志去了后,用了三个月就把业务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发展了一批长期合作伙伴。而他本人也在这种具体的商务往来中增强了自己洞悉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老板十分满意,正准备再提拔他时,董志却提出辞职。老板大惑不解,希望董志能够明言。董志听后笑了,对老板说,他想试试自己单飞的能力。董志并不是一个盲目做出某种决策的人。在他决定辞职以前,已经为自己找  相似文献   

9.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电视机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老板冥思苦想,还是找不到解救之良方。老板最后决定聘请一位中国人来管理这家工厂。中国经理对工厂连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和分析后,一连使了三招,开始大家不以为然,但是恰恰就是这三招雕虫小技,使工厂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0.
陈彤 《新智慧》2008,(5):97
很多大学生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些工作。不喜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条:第一嫌钱少,一个月2000元,怎么过?第二嫌工作重要性不够,让我去当一个干事员?我得做有创造性的工作。第三不喜欢或者看不起自己的老板,就他--凭什么我给他干呀?  相似文献   

11.
肖峰 《大众商务》2005,(5S):39-39
今年38岁的蒋文珍,出生于重庆开县的一个贫困山区,初中毕业后她经营过一些小本生意。由于1999年在家乡开的饭店亏损倒闭,不久,她随着打工队伍来到北京。面对繁华的大城市,兴奋的蒋文珍,到处找工作,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给一家开在学校旁边卖学生用品的文具店做杂工,文具店的生意特别红火,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老板只给她600元工资,老家孩子的学费,自己租房都靠她那微薄的工资来支付,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2000年不满足于现状的蒋文珍炒掉老板鱿鱼,独自从批发商那里进来一些橡皮泥之类,在学校,公园附近摆地摊做小生意。  相似文献   

12.
主动型 小燕 广告公司文员 一年前,小燕怀着满腔热情来到这家广告公司实习,每天进了办公室却发现自己没事可干。她去找老板。可老板说:你是实习生,你就要自己找事做。小燕很犯愁,人人都在忙,自己插不上手,如果中途落跑,这次实习就完全失败了。于是,‘她去请教工作多年的表姐,表姐告诉她。要眼里有活,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找到事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元  乔军 《新智慧》2006,(11):33-34
她从德国留学归来,原本对求职信心满怀,却遭遇就业困境。她梦想着当高级白领,却在殡仪馆找了份工作。她主动提出学遗体整容,每天和形形色色的死人打交道,她要当北京殡葬业第一个女整容师。她相信:“不管在哪个行业,做好了,都会前途无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周末,马罗意经常看台湾的综艺节目“我猜”来打发时光,但这个节目却为她带来了商机。某期“我猜”请来的嘉宾是台湾某礼品安全套店的老板,这样一个新  相似文献   

15.
“在丽江开店是因为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丽江。”定居云南丽江古城一周年,DADAWACAFE的老板大江在日记里这样写。1999年,“顺路逛过来”的大江第一次来到丽江。一个月后,他卖掉了自己在四川的公司,再一个月后,大江的DADAWACAFE在新华街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开辟另一片职业天空 宋洋是外语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一家著名的合资酒店培训部工作,因为表现不俗,不到两年就成了酒店的培训部经理,几乎所有新招人员都要经过她的测试和指导。但宋洋没有盲目乐观,反而越来越没有成就感——由于专业和经验的限制,老板也不可能再往上提拔她,她在这里已经做到头了。感觉找不到事业的迸发口的宋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辞职去读MBA。  相似文献   

17.
刘远进,曾是重庆高校名噪一时的创业明星,当他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时,他却以薄薄3页的网站创业计划书,获得云南一海归老板的100万风险投资。可因经营不善,网站被迫关闭,刘远进也从网站CEO跌落到创业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张玉枝 《大众商务》2002,(12):21-22
我没想到在深圳服装厂干了几年以后,回到家乡还要再到服装厂干那种枯燥乏味、经常加班而一个月才领一百多块钱基本生活费的工作……见到我的惆怅,姐姐便宽慰我,让我不要急着找工作,先带带她那刚刚入读学前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   ……  相似文献   

19.
范老板做配送业务快半年了,对于一个初次创业又没有多少配送经验的他来说,一直在寻觅拓宽业务范围的好方法,可是问了很多亲朋好友,也没人可以给他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于是,范老板寻思着找开业指导中心的专家问个究竟。经过咨询,范老板眼前豁然开朗,生意量蹭蹭往上涨。这专家究竟为范老板支的什么招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恶作剧令她失去男友赚到钱2003年春节,平日喜欢搞恶作剧的陈静因为图一时开心,作弄了男友一翻,谁知,这次恶搞给她带来沉重的后果男友提出与她分手。之后,因为心情不佳,陈静无心工作,被老板狠狠地骂了一顿。气在心头的她为了逞强,竟然炒了老板的"鱿鱼"。她躲在租来的小屋里,整日都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