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DC模式下参保员工的企业年金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雅静 《时代经贸》2007,(2Z):33-35
在全球养老体制向DC制转型的背景下,本文在肯定DC模式的基础上,着眼于国内的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现实,指出在我国国情下,采用纯粹的DC模式产生的参保员工权益保障问题,并努力在DC制度的框架下,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年金计划通常有两种模式:确定给付制(DB)和确定缴费制(DC),我国采取的是DC计划。在西方国家,DB计划占据优势,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从DB计划逐步转向DC计划的趋势。DB和DC计划各有千秋。DC计划的推行,主要得益于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支持。因此,我国应着力制定、完善和切实推行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目前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规定只采用DC计划,并不适宜所有的企业,应赋予企业选择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自新会计准则运行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中,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来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使其与各相关制度相协调并促进企业年金会计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新会计准则运行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中,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来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使其与各相关制度相协调并促进企业年金会计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新会计准则运行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中,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来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使其与各相关制度相协调并促进企业年金会计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19-220
美国养老金会计准则中的养老金范围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其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具有以企业为年金会计核算主体、DC计划与DB计划并行、会计准则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全面等特点。在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同时借鉴美国的科学经验,正确界定企业年金会计主体,完备DC模式与DB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规范,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精算、税收等配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于小东  吴佳琦 《经济评论》2007,145(3):141-147,154
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在领取阶段如何实现投资最优直接影响到计划参加者的福利。DC计划计划参与者在退休时面临的三种典型选择——购买普通生存年金(PLA方案)、购买允许股票投资的生存年金(ELA方案)到强制转换年龄时再购买普通生存年金、投资股票的收入减少方式(ELID方案)到强制转换年龄时再购买普通生存年金。本文通过分别假设针对股市风险较小国家和股市风险较大国家的两组数据,给出在特定的股市上,计划参与者结合自身的情况,可能做出的最佳选择,从而对于企业年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在年金制度设计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年金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延中 《经济管理》2003,(22):29-35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主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现状,指出我国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具有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前景,并对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模式提出了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雇主养老金计划 ,是美国私人养老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缴费确定和待遇确定两种模式。我国的企业年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没有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 ,应借鉴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模式 ,把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管问题成为当下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运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根据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改进需求,分别梳理了美国和中国企业年金运行模式及监管体系,客观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不足之处。然后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两国所施行企业年金模式进行分析和优劣势比较。最后,从法律制度、政府职能、参与人自律、信息披露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水平、提升年金运行效率提出具体意见。由于美国私人退休金计划种类繁多,本文只考虑被联邦法律、1974年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和1978年税收法(IRC)监管的私人退休金计划,即与我国企业年金概念最相近的美国企业年金。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监管领域,世界上存在着“数量资产限制”规则监管和“谨慎人”规则监管两种监管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监管模式的比较、绩效评价及智利监管模式演进过程的分析,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经验,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年金基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并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我国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年金基金实行缴费确定型模式和市场化投资运营,并对企业年金基金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作了规定,因此企业年金的管理和会计处理问题成为我国会计实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自《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试行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3.
芮秋会 《时代经贸》2008,6(3):33-34
企业年金是现代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是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我国企业年金运作的主流模式被定格在信托方式上,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文章从企业年金信托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我国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年金是现代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是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我国企业年金运作的主流模式被定格在信托方式上,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文章从企业年金信托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我国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年金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年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企业年金的现实意义着手,分别从企业年金的现状与发展两个角度对中小企业年金制度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企业职工有机会在有所选择的情况下为自己谋划未来。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也给职工的未来生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此,需要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实施监管。先借鉴国际经验介绍了年金监管的两种基本模式、两种监管模式下的投资收益对比,然后就江苏省的年金制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江苏省的企业年金监管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中国现代企业年金制度的两个《试行办法》(以下简称20和23号令)颁布3年以来,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企业年金制度框架雏形已见;企业年金基金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初步建立;资产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企业年金资产积累迅速,截止到2006年底,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964万人,积累基金910亿元,其中,按新办法管理运营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160亿元。  相似文献   

18.
受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各国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由政府主要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逐渐弱化,而由企业自发设立的企业年金模式得到迅速普及发展。通过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概述,介绍并比较两种年金模式的选择,以推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保证老有所养。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立国有企业年金制度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文章从现实和理论背景出发,在分析企业年金功能和企业年金制度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制度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制度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应当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受托人可以是企业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也可以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具有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资格的法人受托机构。其中企业年金理事会是指在发起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内部设立,依托年金计划存在,由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特定自然人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