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中俄两国各自在对方国家的外交战略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两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和安全战略将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将影响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以及国际力量的对比,从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本文拟围绕中俄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俄关系:地位、模式、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通常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较为笼统 ;中国与俄罗斯定位于战略协作伙伴 ,但通常把这作为中俄关系惟一的模式 ;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通常对其变化注意较少。本文试图对俄罗斯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和说明 ,对未来中俄关系存在的多种选择模式进行分析和预测 ,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趋势做一些评估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俄关系经历了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两个大的时期以及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和不断提升与发展四个阶段,迄今已经成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双方国家战略利益相互借重的关系,在发展双边关系中,要扩大彼此国家利益的共同性,理性认识和妥善处理彼此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不断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家艺 《魅力中国》2014,(24):30-30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地缘政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对我国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21日至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普京总统在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的盛况下的一次友好访问。这对于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登上国际舞台,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新型国家关系,即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两国逐步建立起与新型国家关系相适应的合作机制,使新时期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涛 《科学决策》2006,(3):11-12
俄罗斯横跨欧亚幅员辽阔、能源资源异常丰富、军事科技实力相当雄厚、发展潜力难以估量、国际地位十分重要,又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的战略走向和中俄关系的状况,对我国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佳熠 《中国经贸》2007,(5):22-23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其间各种活动高潮迭起,规模空前。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与务实广泛的经贸交流,在中国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俄罗斯热”。活动涵盖中俄关系的方方面面。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参与的层次之高,社会效应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互办“国家年”是中俄元首为了确保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2006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相似文献   

9.
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以《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为转折,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康熙元年至康熙二十八年(1662——1689)。这一阶段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使者往来不断,边境多次冲突,很少贸易交往,双方关系紧张。第二阶段,自康熙二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689——1722)。这一阶段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使者频繁来往,商团络绎不绝,贸易发展迅速,双方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07,(12):52-53
去年和今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举行多项多姿多彩的活动,对于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俄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双方维护各自的主权、安全和实质利益都更加可贵。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30、40年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在几经波折后,呈现出平稳繁盛的景象。贸易量和贸易额持续攀升,吸引了大批中俄商民往来其间,中俄关系也随之缓和。以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中俄边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恰克图边境贸易发展最兴盛的时期。但是,贸易量和贸易额并不是衡量经济和贸易的唯一手段,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在贸易繁荣表象的背后,已经埋下了衰落的伏笔。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清代中期恰克图贸易的拐点及其成因,以及之后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12.
毛艳 《理论观察》2013,(11):69-70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双方关系持续制度化的历史.中俄两国顺应国际制度化的潮流,在总结中苏同盟“非制度化”教训的基础上,在共同面对外部国际环境压力的驱动下,开启了双方的制度化历程.从中俄两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的差异以及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因素等角度考虑,为使中俄战略合作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将双方的合作置于制度化的框架下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东 《环球财经》2014,(10):25-27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中俄关系迎来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俄语电子词典迎来了新的契机。俄语电子词典呈现多平台、多功能、多层次发展趋势,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国内俄语电子词典的发展将逐步填补空白领域,手机终端作为互联网的新锐势力,将取代便携电子词典成为新的电子词典载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剖析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 ,阐述了当代中日关系从来都是战略关系的观点。中日关系是我国外交战略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好中日关系 ,不但对处理中美关系、中俄关系都会产生正面效应 ,而且对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任何情感化的言行 ,都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文章认为 ,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全面理解 ,“面向未来”才是目的 ;同时 ,对日关系还要积极贯彻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作者认为 ,中日战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并提出了中日两国可以进行战略合作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齐蕾 《黑河学刊》2009,(6):131-132
中学俄语教学与国内外发展环境及俄语教学基础密切相关。我国中学俄语教学曾经取得过令人难忘的业绩,也走入过低谷。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的一些优惠政策措施的出台、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为我国中学俄语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梅新育 《环球财经》2014,(10):32-33
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仅仅是中俄关系、中乌关系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毛艳 《理论观察》2016,(4):55-57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利用国际制度规范国家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关系时的一种共识。新时期的中俄两国也在这一共识基础上确立了双边关系的制度化。中俄关系制度化能够迅速建立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动力不止一种,而是由多个动力因素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国际社会制度化潮流的激励、中苏同盟非制度化的历史反思、中俄关系制度化的国家利益驱动及中俄双方制度化的观念建构。  相似文献   

19.
雍正时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时期,在康熙年间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年间清政府使团两次出使俄国,开创了中国官方使团出使欧洲的先河。《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不但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而且为中俄两国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分析黑龙江地区苏军碑塔陵园分布情况、特点及成因,可以让世人重新审视苏军为地区和平做出的贡献,进而对见证中苏坚实友谊的黑龙江地区苏军碑塔陵园加深认识和研究,从而为今天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