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义的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经济的、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包括政府(官员)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科学技术信用等.没有良好的区域信用,就没有良好的区域形象;建立健康、和谐、不断发展的社会,必须构建良性的区域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李诚固 《山东经济》2003,14(6):21-22,45
本文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理念,进而提出了区域成长的区域创新、区域开放、区域竞争、市场化等机制。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的推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区域行政逐渐向区域公共管理转变,这种嬗变,开启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区域公共管理是社会需要和时代呼唤的产物,是公共行政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范式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赵水根 《魅力中国》2009,(21):119-120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1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指令经济和行政性资源配置下,区域经济的自组织、自增长能力被窒息,区际关系被扭曲,区际矛盾被掩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纵向约束的弱化,地区自组织能力逐步增强。诸多长期被掩盖的矛盾开始显露。特别是新旧两种体制的胶着并存。新体制分娩中的阵痛,导致了与改革预期完全相反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际摩擦与地区分割加剧,区际发  相似文献   

6.
区域倾斜的发展决策违背了商品经济的一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区域倾斜决策及其表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个难以冲破的“城市”偏向决策,其实施结果使我国形成了凝固化的二元社会结构,阻碍着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是在国家对地方放权让利和财政包干后,又出现了一种在决策上特别优惠沿海省区的区域倾斜现象。在这种发展决策下,某些地区勿须努力,只要借助于国家给予的特权就能取得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并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区域决策的倾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一是在外贸出口上的照顾。如外汇留成比率,沿海省为30%,特区100%,而内陆省区才25%。又如  相似文献   

7.
8.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产布局与区域经济课题组”、国家计委经济所和安徽社科院经济所联合举办的全国区域经济理论研讨会在合肥市召开。来自社会科学院、计委、大专院校、科学院等系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当前我国存在的区域经济主要问题,正确评价中央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及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规划是对特定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安排,在国家总体规划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规划编制的规范性过程可拆分为七大步骤,规范性文本通常至少包含五大内容板块,需要开展“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谋划。实践经验表明,区域经济规划要注意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对接国家政策、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空间格局优化、明确产业分工与协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重视强化第三方规划评估。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确定区域物流系统构建的目标;要从物流这一新兴的、特殊的产业形态的产业发展角度,来把握区域物流业的体系结构、空间布局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等;针对区域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市场状况和产业布局等现状和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等规划、构建区域的物流业体系结构。具体到一个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则是: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玮 《特区经济》2006,(2):292-293
本文首先对区域文化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概念给予了解释,然后阐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和区位经济发展模式,并重点以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为例,论证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正>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国际分工发生冲突,导致世界工业生产力布局以及国际劳动分工的重组。与此相联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较成功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接受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转移的产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产业为何向落后地区转移?表面看来,似乎是这些产业日益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等等,这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产业在源于科技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成长阶段中渐渐退却为“夕阳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地位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所取代。从供给(生产)方面看,这些产业的产品在发达地区市场中已处于其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此时,落后地区的这些产业尚处于“投入”和“成长”状态之中。产业转移自然形成。反映在域际经济关系之中,产业转移实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源 《开发研究》1995,(2):14-17
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分析刘源区域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区域政策在指导资源的宏观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区域政策的目标取向、主要内容、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耀 《西部论丛》2007,(11):36-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这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管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可以认为,追求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国土开发秩序的"优化",构成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区域政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侯锋 《开发研究》1989,(4):31-36
一、主要的区域发展理论及其评析区域发展理论,包容了地理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研究成果。按其基本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不均衡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包括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发展极理论和职能空间一体化理论。 (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Cumulative causation)。50年代中期,缪尔达尔(G·Myrdal)提出一种模型,认为在地表空间上,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关于区域市场的一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区域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形成与发展是由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市场概念的一般性含义,就主要表现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形式。目前,关于区域市场概念尚有不同的认识,简单说至少有这样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我国产业布局的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带,建国以来布局重心一度曾向内地移动,改革10年中再次出现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产业布局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除了帝国主义的早期侵略外,还由于自宋代以来这里就逐渐成为我国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人口集中,需求也相对集中,在需求集中地区密集布局产业则符合生产力布局的一般原则。但是,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并不是我国经济资源的富集地区。京广线以东地带,煤炭资源储量只占全国的11%,石油为50%,其它矿产资源也大多是这种情况。从耕地资源看,沿海地区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并不丰裕。  相似文献   

20.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贺灿飞,周大良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前人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了许多出色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种理论,重要的有"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机会成本说","区域分工论","筱原双基准","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