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运用GARCH模型和事件研究方法分析美国政府财政注资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中,财政注资能有效地稳定市场情绪和抑制金融市场波动。据此,本文为我国健全财政注资机制,完善金融安全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翻开历史:从英国南海证券投机事件到上海钱庄金融风潮,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到墨西哥金融危机,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美国网络泡沫瓦解再到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史上风险频频,警钟长鸣。在次贷危机这个旷世泡沫破灭后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3.
从雷曼破产透视美国金融市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破了"太大不能倒下"传统的雷曼破产事件只有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才能理解,这起自大危机以来最大的金融机构破产案使陷入金融危机的国际市场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4.
于学伟  刘鑫 《中国外资》2011,(2):202-203
美国的次级贷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引起的具有骨牌效应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为此危机得最大受害者却是各国的金融消费者。因此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美国等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金融改革,所祭重典也相继出炉,其共同特点都是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金融消费者在我国尚不是一个正式法律概念,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问题已经不只是每个国家各自的问题。我国金融也同样会与其他国家金融互相影响,因此借鉴别国经验而重视金融消费者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次级贷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引起的具有骨牌效应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为此危机得最大受害者却是各国的金融消费者.因此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美国等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金融改革,所祭重典也相继出炉,其共同特点都是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金融消费者在我国尚不是一个正式法律概念,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问题已经不只是每个国家各自的问题.我国金融也同样会与其他国家金融互相影响,因此借鉴别国经验而重视金融消费者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今年来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持续升值、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出台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依靠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正在面临严重的挑战。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又使人们回忆起已经逐步淡忘了进入新世纪金融危机和安然事件,如果说历史上著名的危机事件和美国次级债风波存在某些共性的话,最直观的恐怕就是金融创新四个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岩银行挤兑案例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回顾事件发生、处置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国金融稳定框架中存在的缺陷,描述了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实践和启示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稳定的新发展,进而对完善我国的金融稳定框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已为世人共识,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应当都是第一位的,金融危机源于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与恶化的环境因素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便形成了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具一定的防范控制作用,但实践证明即是最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指不含金融安全网的监管制度),也无法消除因个别银行破产倒闭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和金融希机,因此,建立一套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调度,包括谨慎性监管、最后贷款人手段、存款保险制度在内的防范系统,对金融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形成一个安全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或者说可以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序度,我国即将加入WTO,尽快建立金融安全网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轮金融危机,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它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和格局,也由此对中央银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金融危机改变了各国相对实力。发达国家实力遭受重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国家发生于正规金融市场、以资产价格爆跌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危机不同,中国式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局部市场发生的区域性民间金融风潮,早期以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倒闭和挤兑狂潮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后主要表现为非法集资信用链断裂引发的“倒会案”、机构倒闭引发的企业主跑路,以及挤兑狂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根据历史资料、媒体报道及学术文献,结合田野调查,对各类民间金融风潮具体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并通过与一般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发现区域性民间金融风潮的演化路径也经历“疯狂惊恐崩溃”三个阶段,但在具体成因、影响后果上存在较大区别。民间金融风潮具体成因与市场分割、二元结构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缺陷等有关,因此,在应对措施上也应与普通金融危机不同。  相似文献   

11.
毛菁  王玉 《投资研究》2011,(10):20-29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孙工声 《金融博览》2011,(21):14-15
本轮金融危机,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它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和格局,也由此对中央银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审视.金融生态主体行为失范、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启示我们:金融生态与金融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失衡的金融生态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凶手",必须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周世成 《金融博览》2011,(11):14-16
本轮金融危机,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它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和格局,也由此对中央银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陈子凡 《新金融》2016,(11):25-27
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显现出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复杂性,复杂性理论为解释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复杂性理论将金融体系视为一个复杂巨系统,金融系统呈现出自组织性、耦合性、非线性等特征。金融危机的产生与金融系统的虚拟性质、金融监管缺失和错位、金融创新过度等因素紧密相关,危机爆发是系统的涨落与非线性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成因固然复杂,但是循着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特征、金融危机模型以及大量相关实证分析的路径,可以追溯到金融危机的主要生成条件。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开放金融业,如果出现宏观基本面恶化、金融体系扭曲、公众对政府政策预期不乐观等现象,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在各种层面孪生、爆发并传染。金融危机爆发的充要条件是值得中国政府开放金融市场进程中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金融业在整个经济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伴随金融危机等国际事件的发生,金融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探讨金融会计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分析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求金融会计防范措施,总结会计防范作为金融风险控制中薄弱而又重要的环节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钦梅 《中国保险》2008,(11):28-30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多大? 2008年3月16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9月15日作为世界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而同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告急……这一系列华尔街金融大事件表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引发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甚至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金融业在整个经济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伴随金融危机等国际事件的发生,金融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探讨金融会计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分析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求金融会计防范措施。总结会计防范作为金融风险控制中薄弱而又重要的环节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过去30年里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凸显,研究与评估金融脆弱性对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压力、金融危机的分类及相互关系、金融脆弱性评估原理、国际金融评估和银行业监测情况等方面,引介了国际上的相关理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国际金融评估监测情况和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的金融脆弱性现状,阐述了应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