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洪光 《中国海关》2007,(1):100-100
案例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由美国某公司进口一套大豆出仓系统。2005年11月,出仓机的滑动式轴承磨损严重,通过“无代价抵偿”方式更换了一套滑动式轴承,已损部件未退运出境(以下简称“第一次更换行为”)。2006年6月,该轴承又产生严重磨损,经商栓部门检验是设计缺陷。企业与外方签订索赔协议,将滑动轴承更换为滚动轴承(以下简称“第二次更换行为”),又拟以“无代价抵偿”方式向海关申报。  相似文献   

2.
喻祥 《销售与管理》2005,(10):60-63
上市活动是产品入市的第一炮,能否真正打响,并在市场卖火极为重要。一不小心,将市场做成了“夹生饭”,然后再来收拾残局,其代价和难度不可估量,因为“夹生饭”的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已有成见,要挽回产品和品牌的形象,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这是2006年7月2日中国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住房私有率接近82%”,高居世界第一。而这个观点并不孤立,此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撰文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仅用几年时间,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世界第一,政府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这还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初步想法,很多东西还需要去考虑”。 关于自己做“汽车广场”,董鹏云还没跟下面的人沟通过。 “每一个创意都有代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需要去承担风险,但你必须有想法。”或许是曾为“练家子”的原因,即使人到中年,这位中企欣源总经理的身体内仍然流动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相似文献   

5.
终端营销无论作为一项工作,还是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它所涉及的工作环节之多,都是其它工作或营销不可比拟的。譬如“广告 经销”式的营销,就营销的主体方面来看,往往是将广告的创意和制作交给专业公司去做,把零售卖场环节的运作委托给经销商代劳,其营销的“细节”显然不如终端营销“罗嗦”。当然,“不罗嗦”和“罗嗦”都是有代价和好处的。“不罗嗦”的代价是一定程度地失去了终端环节的推广效应和对于零售卖场的强化管理及控制,好处是操作简单,节省了管理成本,规避了管理的麻烦;而“罗嗦”的代价与好处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陈志武 《浙商》2011,(13):32-32
禁止民间金融带来了“安全”和“稳定”,却忽视了带给社会的代价,也忽视了,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都以民营金融为主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屈腾龙 《商界》2008,(6):40-41
生命第一 灾难夺走生命,灾难也让“尊重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的观念,一夜之间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地震发生后,一位娇小的女记者来到绵竹采访。她说她几乎无法工作,眼泪就没有停过,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地救人。她只拍了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  相似文献   

8.
张丹 《中国海关》2009,(12):22-22
“无代价抵偿”货物是海关特殊监管的商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进口无代价抵偿货物,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出口无代价抵偿货物,不征收出口关税。那么是不是所有抵偿的货物均可免税呢?  相似文献   

9.
“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说法并不新鲜,然而却颇为时尚。有不少人对此一说深信不疑。不过,冷静思考,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如果信奉“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是有风险的,有时甚至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比如时间的代价、金钱的代价……谁不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讲究效率、获得高回报,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谁都巴不得做出优异成绩,图个好收益。从这个角度说,随便干什么事,怎么可以不考虑结果,怎么可以无视结果?因而,从实际出发,倡导并践行“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国际广告》2011,(7):19-19
“如果连巴基斯坦都做不好,其他地方也不要去了。”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如是说。2007年初,中国移动以5.6亿美元的代价将巴基斯坦第五大运营商辛姆巴科公司(CMPak)收入囊中,迈出了其国际化的第一步。2008年,中国移动启动其全新国际品牌ZONG。然而,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长达四年多的努力,换来的仅是CMPak年复一年行业排名最末的颓人业绩。  相似文献   

11.
近日,天津啤酒市场上发生的“换酒事件”引起了业内关注。根据天津媒体报道,华润啤酒以多换少,用10箱“清爽”换6箱豪门“干杯”的代价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从终端店移出。一时间,“豪门干杯”对于“华润”非正当竞争的抗议高调而张扬。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12,(3):54-58
间接并购长力股份,是“方大系”在国内资本市场的第二次表演,也是其迄今为止投入金额最大的一单并购案。为了低代价赢得并购,“方大系”不惜以“虚与实”的承诺为诱饵,与转让方上演了一出双簧好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商业》2005,(2):34-34
最近大摩以8.46亿港元代价收购了上海永菱房产发展有限公司92%的股权,其中包括中海发展旗下福邦投资持有的60%股权,从而将“上海广场”收入囊中。作为“上海广场”的发展商,上海永菱分别由福邦公司、PrudentialSurplus及上海永业集团拥有约60%、32%及8%的股权。2005年6月13日,摩根士丹利分别以约5.52亿港元及约2.94亿港元的代价,购入福邦及Prudential所持股份,控股“上海广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血统纯正”的网络股,网盛科技尽情地享受着“荣华富贵”。但资金的过度热情,不仅烫伤了网盛科技并不出色的业绩,也让非理性的投资者尝尽了苦头。2007年3月1日,网盛科技收在51.34元、获益盘仅为0.5%。换言之,99.5%的投资人被“套牢”,中国投资人的慷慨代价沉重!  相似文献   

15.
尚千琳 《大经贸》2006,(7):19-20
在外资与中国经济共同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超国民待遇”背后的乱象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终结。  相似文献   

16.
最近5个多月来,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网站上,已有全球12196位科学家签名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自去年第10期对长沙市三国企进行“两个置换”工作进行报道后,又于2000年第12期推出了“两个置换”名续报道。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再次推出“两个置换”后续报道,并刊发“两个置换”研究专家聂正安教授的最新理论成果:《国企改革“第四逻辑”──大代价解决“人”的问题》,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飏 《新财富》2003,(9):91-92
经历了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和新浪的挫折后,资本给王志东的毕业结语是:“点击科技”融资不会以牲牺控制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业转型的“试错”实践,已使我们付出沉重代价。我们认为,中国报业创新的关键,就是积极探索经济节能、高效可行的生产方式,抓住了这个关节点,才能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20.
丹丹 《商业文化》2006,(8):62-63
“奶妈”本是一个沉睡了很久的名词,但最近却在扬州、广东、浙江、深圳等地死灰复燃。有人认为“奶妈”是一种职业,但以牺牲自己的孩子为代价,靠出卖奶水换取金钱,这种职业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让人痛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