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渠道,手机银行不仅具有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更具有移动通信"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特性。手机银行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之后又一种方便银行用户的金融业务服务方式,它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  相似文献   

2.
接婧 《河北金融》2012,(12):10-11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银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人们对银行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未来银行的理念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从"以业务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转型已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银行正在努力通过核心系统升级、业务创新、流程再造等手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客户需求在哪里,银行就会在哪里"的服务宗旨。本文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概括了国内外银行服务的发展历程,未来银行的发展愿景,未来银行将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够预测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最亲密的客户关系,在实现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以物联网为支撑平台,形成具有高便捷、多功能、超时空、跨系统、低排放的服务银行。  相似文献   

3.
刘飞 《时代金融》2013,(2):82-83
当今银行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和信誉的竞争,同时也是优质服务多源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竞争。谁能为客户提供舒心满意、快捷便利的服务,谁就能抓住客户的心,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优势。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是立行之本,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措施,从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方面入手,狠抓优质文明服务,才能提高优质服务的整体水平。银行服务体现的是银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孕育着银行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品牌。怎样提高银行的文明优质服务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李忠斌 《时代金融》2013,(14):137+142
柜面服务是银行最初始的服务,是银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是银行形象的重要代表,更是银行服务的关键环节。当下,银行的"服务质量"备受关注,如何全面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要从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入手,因为柜面服务对提升银行服务质量、银行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思想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应用到银行服务之中,无论是客户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还是银行服务本身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客户对银行柜面服务的投诉仍旧或多  相似文献   

5.
尽管银行业的服务状况在不断改善,但随着银行机构服务功能和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显现,人们对于银行的服务状况更加关注,服务期望值也日益提升。河北省银行业服务工作中还存在排队现象普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现代服务手段与客户认知和接受不同步等问题。需要追求科学性、主动性、前瞻性和跟进型服务,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银行现代设备使用率,推动银行服务标准化,科学布局机构网点,强化宣传,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易飞 《中国金融家》2012,(9):131-131
2012年8月28日,随着红、金、蓝三色龙形Logo的亮相,华夏银行电子银行品牌——"华夏龙网"宣告正式推出。"华夏龙网"是华夏银行集十二年电子银行发展之所成,整合旗下各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倾力打造的电子银行整体服务品牌。据悉,"华夏龙网"全面整合了该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机具、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的电子银行服务产品,将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轻松的金融服务。在业务流程设计上,尽可能做到高度智能,简化用户操作,力求客户在3个步骤内完成交易。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下,传统银行在服务、业务功能等方面逐步趋向于边缘化发展,也使得银行的价值创造以及其价值的实现方式发生了相应改变,有此一幕,也是向传统金融中介理论发起的挑战。在此大形势下,传统银行要想谋得激烈竞争格局中的持续发展,必须反复审视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加以进一步分析研究,正确且清晰地认识到技术变革为社会各行各业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从中不断探索,优化业务流程与服务,重建新的价值网络。本文将以传统银行业务服务现状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互联网金融下传统银行创新服务模式的分析,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互联网金融下的传统银行服务创新思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为我国传统银行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主张,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规模对应规则,即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大银行天生不适合为小企业服务,小银行更具有对小企业贷款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外部环境的改变,银行已经高度重视小微金融这片“蓝海”。我国大银行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再受限于传统信贷模式及市场;而部分中小银行名义上宣传为小微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服务体现着银行形象,展示着银行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创造着银行丰厚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谁便拥有更广泛的客户,谁就占据主导地位,谁也就能够赢得更可观的效益。为此,笔者对提升银行服务这一老话题谈点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奚哲伟  巩悦 《云南金融》2011,(4X):72-72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银行业与社会的各行各业紧密相连,尤其是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对银行的满意度,因此,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改善网点环境,树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改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将是银行提升竞争力,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银行业与社会的各行各业紧密相连,尤其是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对银行的满意度,因此,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改善网点环境,树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改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将是银行提升竞争力,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吉林市的银行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近三年,光大、民生、浦发和兴业等股份制银行纷纷落户吉林市,工、农、中、建、交等传统银行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作为“江城人自己的银行”,吉林银行以遍布吉林市城区93个营业网点的服务优势,承担了吉林市大部分的代发工资、代发养老金、低保金等业务,在支持地方经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运用自组织理论对银行管理与服务进行了研究、分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研究银行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范围会更广且更深,会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银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会更加趋于“人性化”。本文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并对银行服务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纷纷向中国市场涌入。同时外资银行凭借其较高的服务水准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国内的银行产业占据优势,为国内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存在的很多缺点,尤其是在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的管理上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对国内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银行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渠道。如:营业网点、自助网点、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尽管自助式服务和电子化服务手段增加了客户访问银行账户的便利性,不用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但是对于高价值、操作复杂的金融产品,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通过银行网点来获得更人性化的服务,因此银行网点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服务渠道,是和客户沟通交流、提升客户体验最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1.加大中间业务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要利用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大力宣传中间业务品种,并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便利。同时,要利用其基础设施优势增强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壮大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7.
支付服务体系中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开展中二者各有优势,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本文在对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将二者的支付服务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得出了引导和促进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支付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邹强 《济南金融》2009,(8):84-85
<正>一、当前网上银行格式合同对客户权益的损害在网上银行交易中,银行机构凭借其技术和专业上的优势,通常主导着双方交易合同的拟定。客户在享受网上银行服务之前,一般都要与银行签订服务合  相似文献   

19.
客户服务中心的作用是在银行与客户之间架起连接桥梁,客户对银行的认识是建立在银行客户服务代表的服务质量之基础上。因此,如何建立并使用客户服务中心,就成为银行和客户特别关注的问题。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目前完成了客户服务中心的设计与基本实践。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现有60多  相似文献   

20.
银行网点从本质上说是银行销售金融产品的渠道,是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的平台.长久以来,传统物理网点承担了主要的销售和服务职能,为银行与客户的沟通提供了实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渠道.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日渐多样化,银行服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物理网点,以自助银行为主要载体的现代网点和以网上银行、电活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主要渠道的虚拟网点正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着更多样化、更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