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班首脑峰会上五国领导人做出的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决定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接下来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金砖国家的财长与央行行长马不停蹄地举行了七轮谈判,最终促成了金砖开发银行在今年巴西福塔莱萨峰会上的正式破壳诞生。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经济增长疲弱短时间难以明显改善的背景下,若欧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则下半年欧元有望进一步,上涨;若欧央行执行温和收紧策略,美欧利差仍可能扩大,欧元或继续承压。 相似文献
3.
由于日本经济的主要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6年3月,日本银行宣布结束实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保障货币政策的平稳转轨,日本央行一方面采取了稳健的分步骤过渡措施,另一方面着手建立新的货币政策运营方针。在未来,日本货币政策在要紧密关注世界资金流动趋势、加强对国内物价水平的风险控制,同时重视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从而为日本经济创造稳健发展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4.
与上轮美国在2014-2019年经历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美联储的紧缩操作表现得更加迅猛和急迫。文章从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及美联储官员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轮美元货币政策周期的差异,为投资者在新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先后进行加息、缩表的政策操作,正式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引发全球其他经济发达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快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进出口受损等情况,并对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在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警惕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通过利率、汇率以及流动性等渠道产生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项原则”,防范资金跨境流动和汇率“两类风险”,统筹实施统筹经济与金融、内部与外部、发展与安全的“三对关系”,积极应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风险防控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在步入正常化的调整通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情况,经济复苏基础的不断夯实表明联邦基金利率提高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逼近;其次,讨论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时间,并认为2015年晚些时候可能成为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绝佳时机;再次,讨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可行路径,基于经济形势的前景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存在稳步上升的动力;最后论述了决策者在当前环境下应该考虑的风险和相关因素。结论表明,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以数据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方面,经济整体呈现好转态势,货币政策也从宽松走向趋紧。尽管由于天气严寒和基期因素,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回落,但整体仍向好, 相似文献
8.
10.
本期关注
不闻窗外声 只走自家路
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于近期在伦敦闭幕,会议在闭幕声明中表示,人民币汇率应进一步加大浮动幅度。据报道,出席此次会议的日本财务大臣谷垣桢一还与美国财长斯诺举行了会谈,就敦促中国实行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政策达成了一致。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博弈问题的存在,本文讨论博弈论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货币政策的新动向及启迪蒋万进一、英国货币政策的新动向(-)法定存款准备政策的作用正在弱化由于法定准备政策具有的弱点,一是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微小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冲动很大;二是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不付利息,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变相征税,因此各国中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两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复苏,其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都属少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传导机制,随后,本文根据政策传导效果和市场表现分析指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有限,且给美联储及其他各国央行的政策操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世界经济来说,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是备受各国中央银行的关注.一个时期来连续17次的加息,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作者认为,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将面临一系列的抉择:较低的通胀还是较高的增长,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对此,作者就其影响所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金融与经济》2017,(11)
通过理论分析,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效力以及框架选择。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就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2009)、Ague and Demertzis(2010)模型框架的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将金融稳定纳入其目标框架。相应政策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货币政策引导规则、加强社会沟通,发挥好市场预期引导作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0月,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13项公共政策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货币和金融稳定”。在肯定CBDC给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本文对央行数字货币给货币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前两年“两会”期间,发改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央行行长周小川联合举行答记者会,与往年不同,今年“两会”期间专门设立了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央行高官集体亮相。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副行长刘士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