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是中国把富人慈善和明星慈善对接的第一人。李连态的影响力,平台+企业家的资金、实力及商业模式,他们各取所需,相互影响,使中国的慈善面貌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2.
吴晓燕 《经营者》2006,(21):62-63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做慈善不仅仅是在付出,如果能设计好一个合理的机制,慈善也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我期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我们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新浪微博     
《中国企业家》2010,(19):15-15
请到《中国企业家》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cne来找我们,跟我们的几万名粉丝一起互动吧!SEND《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5周年庆典上,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已经收到"巴比慈善晚宴"的邀请,对于"是否会出席"这一问题,这已经是第30个人向他发问。王健林甚至给巴菲特提建议说,"不要那么高调,低调一点"。  相似文献   

4.
最有钱的人也是最慷慨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在不久前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本年度50位慈善家中,比尔·盖茨位列第一。从1999年至2003年期间,比尔·盖茨夫妇已捐献和认捐的慈善款总额高达230亿美元。然而5月初,在胡润《福布斯》中文版的《2004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推出后,人们看到的是与《中国富豪排行榜》大相径庭的一种版本。“我们推出慈善企业家排行榜的副题就是寻找中国的卡耐基,今年没有找到。”胡润说。钢铁大王卡耐基在临死前把财产全捐,还留下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中国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公益≠慈善     
慈善和公益的区别在哪里?如何看待公益与慈善?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参与和参加的社会活动中,这类问题一直成为困惑的话题,清晰一下它们的概念,对于企业家们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公益不等于慈善,慈善产生公益,公益源于慈善。我们很多人接触公益、做公益,是从自己的一颗善心、慈悲之心开始的。当我们因某种因素有所触动之时,这个触动就化为一种想法,然后产生行动。这种行动会促使我们去做善事,产生利他、利我之行为。刚开始的行为可以是简单的捐款,也可以是简单的付出自己的一点时间帮助他人的行为。当然这个阶段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个人性,这些行为表现的是个人行为。当我们做慈善久了的时候,就会认识很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地我们会想到如何一起做事,如何发挥团队的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社会的培养和支持。因此,将自己的财富用于社会,是企业家对社会的感激和回报。近年来,体现于社会公益活动之中的企业家慈善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赞扬者有之,讽刺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漠不关心者亦有之,但从理论角度阐释者不多。因此,对企业家慈善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2006年中国工商联统计,中国有大大小小的企业100多万家。这意味着在我们13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企业家。这些企业遍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它们有的为人所知,经常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有的默默无闻,在踏踏实实地耕耘;有的则在苦苦挣扎,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有多远。在这100多万家中国企业中,你能叫上名来的、你知道的有几家?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慈善捐赠状况对比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争做企业公民的道路上,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异何在?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慈善捐赠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根据《中国企业家》近期对部分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慈善捐赠的理解及  相似文献   

9.
记者:请问两位先生,你们这次公益拍卖的起因是什么?对这次公益拍卖有哪些希望? 邱玉林:对于公益拍卖,既做了慈善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善举,也是党对我们培养后我们应该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公益拍卖就是行善积德,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慈善拍卖,还是慈善认购,都是对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企业家们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现实情况,将企业家的慈善捐赠分为捐赠物资,捐赠时间和服务、捐赠股权三种,分析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尽管我们近几年慈善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大幅度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本文从国家、企业家、普通民众三个角度探讨了阻碍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慈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沈萍 《企业经济》2002,(4):24-25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的三要素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当时间的脚步迈入了二十一世纪--这一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三要素理论显得越来越单薄.信息和企业家才能这两个新要素在生产中所呈现出来的巨大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企业家才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能量更是难以估计.本文就新经济时代,企业家应具有的素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CSR不是慈善     
一个企业家可能会做很多慈善,同时带领公司做社会责任,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范畴 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意味着什么? 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产品、品牌形象、品牌口号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随着社会发展和商业进化,企业是谁、有什么个陛、在人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这些问题会越发重要,企业越来越人性化,公众会把企业当作一个人来对待,企业公民就体现了这个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逸飞集团涉足这么多产业,都有回报吗?陈逸鸣:有的有回报,有的是没有的。有的以前有,现在更难做了,比如服装公司。这是做得最累的一个部门。现在大的环境都难做,不只是我们一家。不是坏到维持不下去,要是没有回报就不可能维持。《中国企业家》:陈先生去后,集团的发展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向明天学习     
全球工商领导人论坛刚在北京落幕,财富全球论坛又在华盛顿开场,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这些顶级的、观念与思想交汇的场所.这表明,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也证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重视理念的交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法国小说家加缪在随笔《西西弗斯神话》一开篇就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对于我们这个不断更新的商业社会来说,企业家的自杀意味着什么?2004年,让幸存下来的企业家心有余悸,但历史在2005年并不是不可能重演。企业家的自杀和自蹈险地,充分说明了在我们这个商业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贪婪的放纵和随意。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不择手段的发家致富,无疑是商业社会使人性异化的种种表现之一。必须有信仰,必须有敬畏。事实上,关于商业伦理和道德的探讨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我们曾经习惯于从市场营销、经营战略、管…  相似文献   

16.
放权:企业家要拿得起、放得下 老范行军:你是企业家,也是登山家,出版过畅销书,还是环保践行者,又做了哈佛访问学者……怎么称呼你,或者说你自己认同哪一个角色? 王石:我选择企业家,因为那是我的立足之本,谋生就靠它.而登山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当然,如果我能靠登山挣钱,我也会选择登山家的头衔. 老范行军:看来,你还是在做专业化的"减法".企业家与普通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王石: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一个企业家,他掌握的资源可能比普通人要多一些.当然,掌握的资源多,也意味着要相应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相铺相成的是,一旦他意识到了责任,就能更多地从未来去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读当一面     
高婧女现居南京职业生涯:8年职位: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助读龄:3年《中国企业家》读后感:冯仑作为民企界的老江湖,深谙在中国经营,包括经营慈善之道。《貌离神合做公益》这篇提出诸多真问题。最近企业家做公益很热,遭非议也很多。企业家要貌离神合做公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计划经济时期,那些辛苦工作在工厂的领导们,如果用现代企业家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大致也就是个”车间主任”而已。中国当代的企业家队伍,是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家越来越被重视,企业家的作用越来越得以彰显。这无疑是中国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对公益慈善事业有相同的看法。例如迄今依旧被《福布斯》列为首富的墨西哥富豪施力穆(CarlosSlim)就对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宣言不以为然。施力穆过去50年投在慈善方面的资金高达数万亿美元,但是捐出个人财产的50%或40%都无济于事,做慈善取得的成就几乎为零。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减贫的唯一手段是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来喊,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就没有创新.没有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也难以创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与其说中国的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不如说我们更加缺乏自主创新的体制、自主创新的文化,缺乏能够引领相关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