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资产评估专家的外部评审,以提高资产评估报告质量和促进相关经济行为中的国资监管力度,是目前国资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普遍做法,但由于各级与各地国资监管部门在组织实施专家评审工作中制度各异、功能各异、做法各异,所以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基于解决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在对涉及财产处置参考价的评估报告出现异议情形的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五家评估行业协(学)会于2019年11月22日联合颁布了《人民法院委托评估专业技术评审工作规范》,该规范的推行与实施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以该规范为核心的相关制度体系,这套体系也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现行资产评估专家评审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各地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在实行竞争性分配的基础上,引入专家评审机制,这实际上是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引入客观、公正、专业的第三方,是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科学性的重要举措。但各地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专家管理上,业务部门各自为政,专家进库、使用随意性强,认为操作迹象明显,有的专家甚至成为部门甚至个人的代言人;不能胜任评审工作甚至素质低劣的专家不能及时出库,影响专家质量;项目评审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使专家评审依据不充分,难以提出规范的评价意见。一些地方对专家能力和业绩没有评价机  相似文献   

3.
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监督员是政府采购评审工作中的三驾马车,在评审工作中缺一不可。天津市政府采购工作在这几年所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优秀评审专家和监督员的依法评审和有效监督。为此,2011年7月29日,天津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优秀评审专家和监督员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4.
一是实行专家评审制度。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项目评审专家库,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评审,严把项目入库关。二是实行卫星定位制度。对进入项目库的工程建筑物实行卫星定位。三是实行项目入库管理制度。未入库项目不得列入年度项目计划。四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施工单位要向项目区农民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和监督单位以及主要工程数量、位置、规格、造价等情况。五是实行招投标制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主体,专家在评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决定着其评审行为是维护还是损害政府采购形象。为规范和提高专家评委评审过程的行为和水平,增强专家抽取与使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确保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长春市政府采购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实施了一系列专家管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强化专家按规则进行评审的硬性约束、加强评审现场的组织管理、加大对评审专家的监管力度、建立评审专家的培训考核制度,完善评审专家库建设等五方面对政府采购评审活动中专家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建议。专家评审制度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色,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专家对投标文件的评审权和中标供应商的推荐权,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采购评审专家的素质,确保采购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江苏省东台市招标投标管理中心于日前制定了《东台市建设工程类专家评委考核聘用办法》。并结合评审专家开展评审活动的工作实绩,以及、平委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等。对评审专家库中的专家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该去的去,该留的留,该进的进,此举彻底打破了评审专家的终身制,使其“流动”了起来,从源头上增强了采购评审工作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新的业务增长点。科研项目预算评审业务具有项目预算认知难、质量和时效性要求高、工作协同互动线条多等特点。角色应定位在预算分析师、专家助手、评审结论表达者、评审规范和评审方法的创新源。做好这样角色需要具备"五大能力"。要用发展眼光看待科研项目预算评审在事务所业务布局中的位置,加强骨干团队建设,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专家评审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有失公平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提出采购中心应在专家评审中行使一定的纠偏权利。考虑到专家抽取的随机性,评审的人为因素较大,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这一建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的采购代理机构都已建立了自己的采购评审“专家库”,他们自己聘请和管理评审专家,同时,在实际的采购评审活动中,又自己使用这些评审专家等,这种“管用”不分的机制,有时已使“专家”评审活动流于形式,一些评审专家已变相地失去了独立或自主的评审权力,相应的采购活动也因此而丧失了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对此,不少方面都在大声呼吁,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急需实施彻底的“管用”分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