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潇 《商》2014,(38):276-27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当前中国正在重新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当前中国亟需面对的是重构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从“万合天宜”迷你剧为出发点剖析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把这种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社会因素相融合,创造出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它是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当前网络文化正有力冲击着传统工业社会文化,应对这一新情况新机遇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要从外源推动走向内源驱动,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一定要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而这些正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成功营销》2008,(2):60-60
前瞻观点:营销的核心是创意,中国作为一个国家需要营销,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营销。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勃兴的2008年,创意为营销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文化塑造中国的灵魂。创意打造中国的个性,产业强大中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在文明演化的今天,各类相亲、选秀、歌舞节目已经充斥着各个电视频道,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慢慢淡忘,甚至忽视。《龙润茶中国灯谜大会》作为云南广播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弘扬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旨在将逝去的文化民俗重新找回,让传统文化继续飞。  相似文献   

4.
臧丕文 《商场现代化》2007,(3X):259-260
工业化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打击的余波未消,更为致命的冲击—创意文化及其经济活动扑面而来。创意文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个性追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能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创意文化及其所衍生出的创意经济正在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颠覆传统文化及其经济基础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创意经济对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创意产业不断融合进传统文化中,并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内涵为创意经济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而创意经济也为传统文明的复兴、创新和繁荣提供了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华夏独特的东方韵味。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璀璨的华夏之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态度,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赋予时代创新,彰显东方文化的风采。产品包装是传递品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商业竞争重要方式,旨在唤醒更多潜在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一途径的产品文化传播,不仅能促进销售数量增长,而且在长期的积累中塑造品牌特有的产品文化和形象。采用OEM生产模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创意元素设计的突破口,建立在包装文化传播、输出的影响作用上,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应用与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孔繁任黄光  李学勇 《浙商》2007,(10):110-111
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规模决定一切的工业经济时代已不再是霸权,高新技术也不再是万能的,当今和未来产业的优势将更多地的建立在创意对其本身的价值提升和变革上,拥有创意比拥有机器更加重要。新经济对浙商最大的挑战是深埋浙商内心的文化传承——农耕文化的烙印,这个烙印注定了出身草根的浙商成就今日之辉煌,同时更注定浙商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新经济革命。一方面,浙商投身创意经济是必须和必然的出路,另一方面,脱胎换骨的背后必将伴随着深入骨髓的痛楚。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竞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开展各项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创意灵感的重要资源。本文在分析产品文化、包装文化的基础上,认为应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包装文化的品位,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4,(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崛起的新兴产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三大经济文化产业圈之一,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而河北作为京津冀经济文化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下更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河北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打击的余波未消,更为致命的冲击—创意文化及其经济活动扑面而来。创意文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个性追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能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创意文化及其所衍生出的创意经济正在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颠覆传统文化及其经济基础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迫切要求我们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改造、引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承与再生,振兴中国文化产业。而作为已涉足动漫产业的中国企业,应该怎样振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利润产值的最大化?一是政府对其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二是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三是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赢利点不在销售影视版权,而在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产业链是赢利点。  相似文献   

12.
赵亮 《消费导刊》2009,(2):143-143
全球化使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碰撞冲突竞争,而我国在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文化安全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境遇,分析中国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找出适合我国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当前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章淑君 《广告大观》2006,(4S):136-137
在现代社会,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广告在传达商品信息、引导消费的同时,还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特定的价值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俗称“五常”)作为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至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影响,既为现代广告创意提供深厚的土壤,也影响制约着广告的创意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侯丽娜 《商》2014,(48):114-1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论争入手,深入分析了各代领导人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命运,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和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今年,智威汤逊被《媒体杂志》评为2002年度亚太区最佳广告公司。在人才管理方面,智威汤逊在一个高流动率的行业里保持着低于10%的流动率,被誉为人员流动率最低的广告公司:在创意上他们更是硕果累累,中国广告节、纽约广告节、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大赛等奖项均有收获,香港4A 创意奖上获得了最佳创意大奖,龙玺广告节中更是中国地区获奖最多的广告公司。而在三年前,他们还为财务、人员流动,资源匮乏等问题所困扰。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一切发生了如此之大的改变?在上海嘉里中心32层的白云深处,我们采访了智威汤逊的东北亚区总经理唐锐涛先生-TOM DOCTOROFF。希望通过与他的一番谈话,能够找到我心中的答案。与 TOM 的对话是关于"洞察"的历程。他在管理文化中寻找洞察;在与客户的合作中寻找洞察;在本地市场寻找消费洞察;在人性中寻找洞察……作为广告人,他拥有一个管理者的胸襟与远见,理性,睿智;作为管理者,他富有广告  相似文献   

16.
    
李建惠 《中国品牌》2013,(5):126-128
荷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为我们营造了精美绝伦的曼妙意境。在某种意义上荷已是我们心中所寄托的文化符号。荷自古有“君子”的美誉,她的气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  相似文献   

17.
许欢 《致富时代》2010,(11):200-200
传统风格的包装设计,是整个包装设计的一大类,它有其自身的创意特点。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有根的艺术扎根在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因而,生活和民族性,是艺术创作两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人们正在寻找道德指导,而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正在寻求道德基础,而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在戛纳的舞台上,各国广告人争奇斗艳。我们得以看到那些平日不常关注的广告新兴势力,了解他们的广告产业,倾听他们的创意观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许正是我们需要的经验,抑或我们正在寻找的商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以人的创意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人才是保证文化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柱。北京作为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正在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它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