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内容,人物塑造,结构布局以及语言艺术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对此,本文对《水浒传》进行了艺术鉴赏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赫槟 《活力》2009,(10):107-108
每每谈到《西游记》,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为我们构筑的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想到其中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唐僧师徒的磨难经历,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关注则少之又少。明代的小说创作,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出现之后,沉寂了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3.
从小喜欢听评书《岳飞传》、喜欢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我,现在又读到了一部好书,这就是山东作家张建鲁先生的长篇巨著《追寻岁月》。《追寻岁月》共分三卷:《双侠英豪》、《正道沧桑》、《铁血忠诚》,共一百多万字。我正被《追寻岁月》中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着……  相似文献   

4.
梁正平 《企业导报》2013,(12):137-137
《水浒》乃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的历史文化财富,而且从今天的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角度来说,整个一本《水浒传》,其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教程。梁山泊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四大寇之首,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完全得益于人才的汇聚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是梁山泊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1995年,伴随着三国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战争场面和人与人的斗争.央视拍摄的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隆重登场。从198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开拍电视剧《西游记》至此,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完成了第一次的集体华丽亮相。且无一例外地创造了同期电视荧屏的最高收视率.并捧红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明星。  相似文献   

6.
读书与写书     
韩进彬 《审计月刊》2007,(10):62-63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读书。那时候,不像现在书多得恐怖多得令人眼花瞭乱。书店很少又很小,书架上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向雷锋学习》、《雷锋日记》,再就是连环画《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水浒传》之类。我爱读书的原因也恐怕就是读书的机会太少了。读到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才上一个多月,我妹妹出世了,无人照看,只好回家当保姆。  相似文献   

7.
张晨辉 《科技与企业》2012,(3):57-58,61
《三国演义》早被有识之士看成是一部蕴藏管理智慧的"谋略大书",尤其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给现代企业管理留下许多可供借鉴之处。现对其作一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同样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但企业的生存状况,却是有的滋润,有的憔悴,反差如此之大,原因究竟何在,值得深思。不可否认,这固然与传统体制的作用惯性、价格体系的扭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行业差别、市场缺陷、管理薄弱等等有关,但更为基本和更为关键的,则恐怕还在于企业内功的过硬程度存在差异。关于企业内功,人们早已注意,并且已经作出了许多郑重的、有份量的阐述。我们想借用中国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的有关事例,漫谈一下企业练内功。  相似文献   

9.
聚众"闹"事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群体基于某种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下实施的影响正常生活、 学习秩序,阻碍交通,影响生产经营的一种非程序性、 非理性行为.该行为的形成大致有三种原因,历史原因表现为中国传统"闹"文化以及"闹"大的历史惯性,"闹"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四大名著中 《西游记》、 《水浒传》 都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到"闹"文化的身影,现实原因表现为维稳政治下的选择性性执法以及超额利益的谋取,在维稳政策下,"闹"大的结果往往是双方协商,"闹者"恰恰抓住政府软肋,将事态扩大,给政府造成压力,趁势开出高额的补偿要求,心理原因表现为法不责众心理、 破窗效应心理以及聚众造势心理.据此,笔者建议建立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由"维稳政治"向"法治中国"转型.树立法律信仰,形成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文化》2003,(11):58-58
中视股份成立于1997年6月,是中国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业的A股上市公司。中视股份成立至今,已步入成熟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其中自投资金制作影视剧已达40多部,协拍影视剧100多部,合拍自制电视栏目与纪录片约40期(部)。《三国演义》、《水浒传》、《突出重围》、《大明宫词》、《家园》、《笑傲江湖》、《大宅门》、《唐明皇》、《太平天国》、《大英雄郑成功》、《秦始皇》、《天下粮仓》、《橘子红了》、《孙中山》、《日出东方》等影视剧,深受观众赞誉。其所属北京中视北方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现已拥有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和一批成熟…  相似文献   

11.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曹操、刘备或孙权,在发现人才、争取人才和使用人才上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品"三国",不能仅仅关注魏蜀吴领军人物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更要深入领悟攻城掠地背后对人才的获取、争夺、使用和激励的绝妙艺术,以应用于当今的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曹操、刘备或孙权,在如何发现人才、争取人才和使用人才上,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品"三国",不能仅仅关注于魏蜀吴领军人物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更要深入去领悟攻城略地背后有关人才的获取、争夺、使用和激励的绝妙艺术,以应用于当今的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古代酒风俗     
现代人们习惯所称的"酒楼",是有几分历史沿革的。以前,由于帝王发现在高楼上"把酒临风"更有帝王风范,于是令工匠筑楼台以宴饮,"酒楼"便由此应运而生。公元前11世纪左右,官方设"酒官",悬"旗"为标志。古人认为世间的一切由上天主宰,《星经》载:"酒旗三星,在柳(星)北、轩辕(星)右角南,酒官之旗也,主宴享饮食。"故而帝王将相饮宴时,往往悬酒旗以昭天。《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如此描述了一个集镇上的酒店:"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  相似文献   

14.
将三国人物与现代商海青年对号入座,代入方程式再不是忠奸善恶,而是据实力争上游的悲壮故事若要数中国甚至华语界第一企业发展毒草,笔者在2012年之前,一定会数"三国",笔者说的三国,不一定是代表正朔的陈寿《三国志》,或普通说书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泛指由三国引起的视像媒体。现在,让我们从古到今地深入探索一次,"泛三国"引起中国人,尤其是商界的高度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与水浒传有没有关联?林黛玉与孙二娘有没有联系?您说有没有?得,偶又一次让思绪飞扬,来一次将孙二娘训练成林黛玉的幻想吧!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赞成的人是孙权。为什么呢?他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所表现出来的驾驭局势、知人善人、化解矛盾、形成和衷共济的合力,这些方面比曹操和刘备都要高明。看《三国演义》,孙权的政治集团,基本上是按照儒家思想行事,但是今人对孙权的评价,对孙权是贬的很低的,实际上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在民企中。总会有几个跟老板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老板兄弟或旧交故知。中国传统^际关系中有一种很强的江湖义气色彩,特别是在中青年男性的彼此关系上,很多时候都带有一种类似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种“绿林义气”。这种关系如果只是在个人之间自然无可厚非,但一旦某个“大哥”创办了一家企业,这种“绿林义气”的危害性就会显示出来。这时,公司里的人际关系不单纯是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更有一种“哥们”色彩。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三国演义》中,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被诸葛亮采纳,并得到成功验证。现在,《孙子兵法》也广为众多国际大品牌的所用,例如当一个品牌进入新市场时,也似在经历"攻城"到"攻心"的过程,只是这里的"攻城"与"攻心"之间又被变幻无策的市场赋予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20.
论《三国演义》的主题邓彩娥《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主题,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目前,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看法,有拥刘反曹、正统思想、忠义思想、歌颂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