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建筑师必须坚持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统一,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高科技与文化共同发展,推动建筑学走向时代性、地域性与文化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历史性任务,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劳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生态的本质表现在自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和能量转换,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和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将平等观、系统观、控制观、循环观、发展观应用于经济活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彼此共赢。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区域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市农业作为高效、节能、高技术、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也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与发展都市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即两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控城市的非理性扩张和蔓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指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打造都市农业品牌,以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经济;二是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5.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进消费模式等方面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设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政绩观、生产者的生产观、消费者的消费观,实现思想与认识水平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是政策和法律体制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7.
渔业资源生态与渔业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是渔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以科学发展观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也已经成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生态经济的人与自然观、系统观和功能观的角度来认识渔业资源、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指出推进环境友好型渔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是渔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以科学发展观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也已经成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生态经济的人与自然观、系统观和功能观的角度来认识渔业资源、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指出推进环境友好型渔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对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与经营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向阳 《林业经济》2012,(1):16-18,22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认为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大林业观的提出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对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肯定。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提出大林业观统领下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和国际层面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注重经济的绿色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中国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内涵上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政绩观、发展观、价值观、民生观和生态观的辩证统一;在生成逻辑上,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与人民美好生活需...  相似文献   

13.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重化工业港口城市,秦皇岛、沧州产业结构偏重,河北沿海港口城市在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低碳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建设以生态城市,兼顾节能减排、促进零碳产业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充分强调了未来持续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在基本内涵、评价体系及实践路径等关键领域展开文献梳理和回顾,有效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深刻内涵与特征,明确近年来学界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技术运用,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实践模式和对策建议,最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未来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不断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可以为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选择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对我国环境立法与执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马克思的文本当中梳理出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的主要思想。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包括法哲学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法哲学观是马克思森林立法观的哲学基础,价值观是森林立法的灵魂,生态观是森林立法的根本遵循。法哲学观、价值观和生态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森林立法实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经营特别是城市生态经营越来越重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树立城市生态经营的理念,城市生态经营的内涵及其特征,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提高生态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观从新的角度研究大学德育。人与自然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同一性占主导地位、和谐协调观、平等民主观、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观点 ;系统、联系、开放和动态的观点是生态文明观的一些重要原理。以生态文明观的新视野研究大学生品德的形成 ,指导大学生品德教育 ,可以使大学生品德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更有成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价值观、生态系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的重要论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森林城市是21世纪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及城市内涵的重要实践创新,可以有效促使城市化地区经济、生态及社会系统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和数据整理,系统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进展和实践成效,并从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建设内容、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未来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