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军 《上海国资》2012,(3):16-16
要推动中国的改革,现实的做法就是避免激烈的改革方式,而继续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走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所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对于改革成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任何一种改革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正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一、渐进方式具有内生性的两大缺陷。缺陷一:渐进方式引起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前景及人民币汇率成为近日在京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各国央行官员讨论的主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讨论中重申了中国进行汇率改革的态度。周小川表示.中国进行外汇制度改革的决心坚定,但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中国需要时间做准备工作。中国采取的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方式已证明是成功的,因此中国的外汇制度改革也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的改革方式概括为“渐进改革”,实际上是相对于“激进改革”或“休克疗法”而言。事实上,不论对中国改革作何种概括都有某种局限,都只能反映改革某一方面的特点。但是,如果把中国20年的改革当作一个连续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看待的话,应该说,“渐进改革”是目前最为恰当的表述。中国渐进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和俄罗斯改革演进方式的根本差异,既不是分别采取了渐进或激进改革方式这种表面上的差异,也不是像资源禀赋论所断定的那样自然会各自沿着大相径庭的路线演进,而是两国在体现改革的实质内容和演进次序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改革目标战略选择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6.
转轨经济的演进基本分为激进和渐进两种路径,波兰和俄罗斯采取的是“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路径,而中国采取的是后者。波兰和中国经过改革后快速发展,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却让经济停滞,为什么波兰和中国采取了不同的转轨路径却都获得了成功,而俄罗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分析演进路径下的内在原因得出结论,培育竞争与产权改革的先后顺序决定了经济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和俄罗斯改革演进方式的根本差异,既不是分别采取了渐进或激进改革方式这种表面上的差异,也不是像资源禀赋论所断定的那样自然会各自沿着大相径庭的路线演进,而是两国在体现改革的实质内容和演进次序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改革目标战略选择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  相似文献   

8.
陈爱中 《山东经济》2004,20(3):33-36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的渐进改革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入世”的现实则给仍处于幼稚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外部经济环境,其带来的挑战使民营企业压力巨大,其产生的机遇又让民营企业充满希望。如何正确面对挑战和机遇,采取正确的战略、政策,已成为民营企业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9.
中俄经济改革有着不同的起始点,中国始于经济改革,而俄罗斯则从政治改革着手,这是基于中俄当时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次序"而作出的"相机抉择".本文同时剖析了中俄改革的渐进和激进方式的差异、改革成本的大小及改革效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政府转型模式与转型绩效: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琦 《改革与战略》2010,26(8):33-34,4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转型采取了一种滞后于经济转型的渐进转型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分析转型经济政府的角色与作用,解释中国政府滞后于经济转型的渐进转型模式,有效减少地方政府“被俘获”和“竞租”风险、联结不完全计划和不完全市场、推进制度创新,从而提升转型绩效。中国经验对转型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2,(3):10-13,7
日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发表重要演讲,对我国的改革采取渐进的双轨制的转型方式做了高度肯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进行了科学的推论:中国再维持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随之扩大。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在共同关注落后省份能否赶上发达省份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大量对中国经济的收敛性的相关研究。本文中,我们通过运用Hobijin和Fanses(2000)的研究检验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发散和收敛行为,再次研究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发现是引入注目的:首先,不论改革前后,均存在极小的俱乐部的收敛特征。具体地讲,在改革前存在13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1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改革后存在19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3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其次,比较改革前后的收敛特征后,我们的结果表明,改革后的经济发散程度更加明显,该结果对带宽参数(bandwidth)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最后,与Pedroni和Yao(2005)及Maasoumi和Wang(2006)的发现相一致,上述俱乐部收敛特征不能简单地由地理因素或政策优惠程度来刻画。  相似文献   

13.
游滨 《亚太经济》1994,(1):35-38
近几年来,泰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尤以金融领域的变化最为显著,甚至可以认为泰国正经历一场金融革命。泰国的金融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当局采取务实的渐进方式,改革的进程相对稳定,取得的成效还是较为突出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泰国金融改革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一步宏观调控之所以“弹药”充足,是因为采取了渐进的调控方式,预留了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实践,经济转轨的方式分为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中国在转轨过程中选择了政府推进的渐进的方式,以改革措施出台为标志,我们可以从总体上选取三个变革点而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季杰 《重庆改革》2001,(10):39-40
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开始了漫长的东部建设工程。其目标是使原有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顺利过渡到社会市场经济。与其他东欧国家相比,德国东部地区的改革没有采取渐进的方式,而是遵循了一步到位的改革原则。当时的联邦托管局面临着将东部地区14000多家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将其余4000多家企业关闭的任务,没有任何缓冲时间。尽管最初经历了一段衰退和步履维限的阶段,但几年后托管局完成了这一棘手的任务,使重建德国东部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改革不像改革的主流国家那样采用激烈的、激进的方法,而是采用渐进的方法。德国的改革具有行政紧缩和现代化的特征,并没有采取英国等国家更多市场化的措施,因此,德国的改革是对现存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开放经济的度量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经济国际化.经济理论与发展实践证明,采取适度、渐进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均衡经济增长和全面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改革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其中,国有资产的进入、退出以及合理的配置方式,就成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表明,评价国有资产改革,无论是采取以效率为标准、重在结果的“结果观”,还是采取以公正为标准、重在过程的“过程观”,都存在顾此失彼、难以两全的局限。应当将公正和效率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以过程的公正确保改革结果的可接受性,同时,以结果的效率优势来维持改革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