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减少,对外汇收支的影响值得关注。通过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近10年来的进出口、收付汇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进出口商品结构对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存在显著影响,货物贸易外汇收入、结汇与出口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金融危机对辽宁省贸易外汇收入与出口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服务贸易外汇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关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相对滞后,不利于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和外汇局对其实施有效监管。鉴此,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提高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效果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涉外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出口贸易超常规发展,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的快速增长对我省GDP的影响日益明显,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但随着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尤其是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和汇率改革,使我省外汇收支相应地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瑾 《浙江金融》2003,(9):42-42
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外汇收支数量有限,外汇储备量自然也很小,从1953-1979这26年中,我国外汇储备最多的年份是20多亿美元,最少的年份只有2亿美元,个别年份外汇储备为负数.这样小规模的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流通没有大影响.从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对国内货币流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我国外汇收入目前主要是贸易外汇,在出口贸易中,半数以上是农轻产品和初级产品.  相似文献   

5.
出口退税受一国经济体制、贸易策略、外汇政策、财税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出口退税纳入宏观视野,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恰当地给出口退税定位,才能使设计出的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文章分析了宏观背景下出口退税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欧美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对我国而言,随着跨境贸易投资活动规模持续扩大,开展对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分析,对外汇资金流动的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外汇局在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定位和具体目标,阐释外汇局实施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提出适合我国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贸易外汇,是相对于贸易外汇而言,指不涉及商品进出口而发生的外汇收支。非贸易外汇收入涉及的种类和行业很多,包括侨汇,旅游及旅游商品外汇,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工程及劳务输出外汇,港口及远洋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外汇,邮电外汇,金融、保险外汇,图书、邮票、电影进出口外汇,房地产  相似文献   

8.
<正>年初,国家颁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新政策。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对云南省进出口贸易及贸易外汇收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 截至7月末,云南省办理退税登记的企业有1,489户,原欠税款(老账)已退税额达99.63%,当年退税、免抵达47.35%。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后,给云南省外贸进出口带来以下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特点以及管理和监测中所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对个人服务贸易项目、境外承包工程、税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空白点、真实性审核难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和监测亟须出台系统规范的法规,体现流出入均衡管理的思路,加强与其他改革措施的协调,解决微观主体在开展国际服务贸易时遇到的外汇难题,进而在有效防范“热钱”通过服务贸易渠道流入的同时促进服务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长期来看,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对于储备、跨境外汇收支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从短期来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增加当期外汇收入、减少当期外汇支出的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类业务,必然会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的升值压力,特别是大量增加的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此外,贸易信贷类业务也进一步加剧了跨境货物流与资金流的不匹配现象,加大了外汇局对于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国际收支活动日趋活跃,外汇收支交易总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外汇业务总量偏小,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货物的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呈现出不同的运行特点。本文对陕西省服务贸易外汇收支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1989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人民币对外国货币汇率下调21.2%,这是继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多次下调后的又一次大幅度下调,其作用如何,利弊何在,众说不一.笔者认为,我国汇率调整的目标,主要应是适用汇率杠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首先,在我国外汇收支结构中,贸易外汇收支约占85%,非贸易收支仅占很小比重,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进出口贸易应是汇率调节的主要对象.其次,我国外汇资金紧缺,这是近期和较长期内我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相似文献   

13.
外汇局对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实施电子数据核查管理,B类企业应当在其可收付汇额度内办理贸易外汇收支。外汇局如何核定B类企业的出口可收汇额度和进口可付汇额度?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   1.对保税区外汇管理方式的影响.保税区是在海关监管下,集仓储、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为一体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区现行的外汇管理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保税区企业经营项目外汇帐户可保留外汇收入并不设最高限额;经常项下外汇收支不实行核销;企业进口货物不得购汇支付,只能以自有外汇支付等.保税区现行的外汇管理方式,对保税区的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将趋向国际化、一体化、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保税区的对外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贸易将打破垄断,逐步走向自由化.保税区现行外汇管理方式将受到入关的强大冲击.表现在:首先,保税区不能购汇进口商品,不符合我国对外所作的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承诺,阻碍了保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弱化了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与保税区改革前沿的形象不符.其次,保税区出口企业外汇收入,按照现行保税区外汇管理方式必须划拨给区外代理公司,使得这些企业无法保留外汇用于支出,企业降低了出口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保税区本身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由此带来的货币投放量增长过快、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冲击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贸易外汇收支情况的调查,以期发现影响贸易外汇收支变化的因素,合理评估贸易外汇收支形势,为完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为平衡国际收支,2004年以来外汇总局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入手,一方面严管外汇"进口",另一方面疏导外汇"出口".进一步强化了流入流出均衡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基层看,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汇管理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本文对此作一探讨,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局调整及新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在河南省都得到了贯彻和实施。由于历史的惯性,虽然结售汇总量快速增加,但顺差增速依然较高,国际收支依然保持大额顺差。其中,贸易收支在经常项目收支中占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全省外汇收支总体情况。这些新政策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正>外汇局宁波市分局以多方联动、实需导向、创新管理、科技引领为切入点,最大限度释放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红利,推动外汇管理方式转变和银行审核机制转型。2022年以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总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外汇局宁波市分局(下称“宁波市分局”)坚持实需导向,聚焦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宁波市北仑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充分释放试点政策红利,有效维护地区跨境收支平稳态势,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塑造了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对保税监管区域实行区别于境内区外的特殊外汇管理模式,随着保税监管区域外汇收支规模快速增长,业务模式复杂多样化,现行对保税监管区域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思路、管理手段无法满足贸易便利化目标,也难以有效监测跨境资金流动,同时部分区内企业外汇政策与区外政策不配套,对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实施改革日趋迫切。本文通过对银行、企业实地调研,从青岛地区保税监管区域贸易业务现状出发,针对当前外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重构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框架、加强非现场监测的思路,以期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构建了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型外汇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使绝大多数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具体分析了此项改革给银行和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改革简化了企业业务流程、促进其内部管理优化,简化了银行贸易收支审核流程、增强其合规经营意识。最后,文章就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