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移刚 《商场现代化》2007,(20):207-208
本真性是民俗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但是民俗旅游的开展却使民俗文化逐步商业化。本真性和商品化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着力探讨民俗旅游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内涵,并力图寻求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民俗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品牌自身可能经历品牌创新、品牌易主、品牌延伸、品牌国际化和本土化等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使品牌偏离其原本的样貌,也可能使消费者对其本真性存有疑惑。在全球化和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品牌变化的程度和速度都在加快,塑造本真的品牌、建构消费者信任的品牌愈来愈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品牌本真性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涉及到产品的地道、品牌传统的延续和企业社会责任,更与消费者的自我实现相关联。文章基于艺术学、旅游学和社会学对“本真性”的研究,梳理营销领域的品牌本真性内涵,阐释品牌本真性的维度,总结现有的关于品牌本真性的测量,明晰关于品牌本真性的研究争议,并探讨品牌本真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渔猎文化在民俗旅游资源中有着极高的稀缺性,通过对黑龙江省渔猎民俗旅游文化圈区位、文化、经济、经验的依据分析,提出突出特色性、市场导向性、逐步开发、整体性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五大原则。应从完善政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民俗主题公园、组建民俗旅游村和培养民间艺人五个方面来发展黑龙江省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4.
伊岭岩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产业基础好。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不断彰显其魅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同时也繁荣了当地经济。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现状落后、产品与其他景区同质化严重形式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人才培养、开发保持本真、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等措施,以期把伊岭岩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旅游强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俗旅游开发不仅有利于实现赫哲族聚居地旅游业的深入发展,而且会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赫哲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通过对赫哲族聚居地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认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以当地最具特色的渔猎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加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宣传,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旅游资源整合,采取多元化营销手段,努力打造赫哲族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体验营销是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营销模式。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产品。旅游业是一个典型的以出售体验为主要赢利手段的行业,是体验经济的大舞台。民俗旅游是新疆旅游业最具魅力的一个特色产品,已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因此,笔者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新疆民俗旅游的典型代表区域——喀什地区为例,运用体验营销理论对喀什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德君 《北方经贸》2020,(4):155-157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我国少有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景完美结合的地区,具有极大的民俗旅游开发潜力。现就当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特点进行分析,而后列举出一系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尊重民俗特点并拒绝虚假宣传;科学规划景区发展;加强西南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通讯设施的覆盖面积;完善旅游法律法规等发展措施,希望可以促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中国境内的旅游业持续升温。内蒙古地区的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吸引着无数个国内外的游客,从而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和冲击。主要分析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尝试探索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般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带着文化意义的旅游项目越发吸引人们的眼光。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颇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保留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风情,为其开发民俗旅游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是民俗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把握潮汕民俗的开发价值,以及如何将潮汕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从开发和市场两个角度,以正确的方法为基础,对我国蕴藏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析,论证开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袁媛 《消费导刊》2009,(20):7-7
大多数旅游文献对"异地集锦式民俗旅游"持否定观点,认为"不真实"。文化时刻都在变化,有时是急剧的,有时却不易察觉,所以真实性很难把握。本文主要从"文化空间"和旅游者这两个角度讲述了对真实性的认识。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所以,文化资产需要被包装成可被消费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异地集锦式民俗旅游也是对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基于旅游体验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民俗旅游体验产品包装简单、形式单一,卫生、交通等环境体验要素仍有瑕疵,经营管理不够精细,餐饮和旅游纪念品未充分体现景区民俗主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丰富旅游体验项目、营造旅游体验环境、加强旅游体验管理、精细旅游体验服务和营销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谭波 《市场论坛》2020,(2):77-79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民俗旅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基于不同民俗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也显示出了鲜明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审计工作的开展时促进资源开发工作走向规范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绿色审计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对于审计工作开展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如何在符合绿色审计要求的背景下做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需要重视并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陕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陕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探讨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重点研究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可可对于科特迪瓦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物,然而由于可可生产的自由化,政府忽略了科特迪瓦的经济结构是与可可生产业密切相关的这一事实,这个国家正经历着经济的极端不稳定.本文的目的是探究这些变化对科特迪瓦可可产业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问卷,构建了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借助模糊变换方法,通过游客对古村落民俗资源模糊评价打分,对北京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其整体状况良好,但各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度假方式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选择,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展,旅游公司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开发出了很多种特色旅游,其中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民俗旅游也变得越来越普及。通过民俗旅游使广大的游客领略了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本文就是围绕民俗旅游展开论述,民俗旅游对我国的旅游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审美逐渐成为大众性活动,在资本逻辑之下,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化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本文以武汉东湖为例,提出了旅游开发应紧扣地方文化内涵的观点,以及“区域整合”、“特色彰显”和“品牌塑造”三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审美逐渐成为大众性活动,在资本逻辑之下,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化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本文以武汉东湖为例,提出了旅游开发应紧扣地方文化内涵的观点,以及区域整合、特色彰显和品牌塑造三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世纪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一个同根同源的民族被一分为二,即现今一江之隔的黑龙江的赫哲族和俄罗斯的那乃族。两个民族都有着相同的饮食、服饰和生活习惯,民俗底蕴深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对两民族进行民俗旅游开发可彰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亦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同时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对其进行民俗旅游开发已势在必行。通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黑龙江省赫哲族与俄罗斯那乃族民俗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两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思路进行探索。这不仅可促进两个跨境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进程,也可促使中俄两国民间文化经济交流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