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已取得相当进展,同时也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偿效率亟待提升等问题。目前,国际上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机制主要形式有生态服务付费、缓解银行、保护银行、生境交易、碳汇交易、使用者付费、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标签。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经验与启示:找准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着力点;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法律体系;建立多种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化途径;政府角色转变以适应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农业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环境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资金补偿、政策优惠,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的论述了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还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围绕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目的,构建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2014年生态补偿绩效。研究表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优于其他生态功能区,而鄂东南幕阜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最低。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对生态补偿绩效影响最大。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提升生态补偿绩效,应以提升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提高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占比;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逐步扩大生态补偿范围与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养分高效利用。系统总结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可为创设适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调动各方开展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系统梳理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对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的创设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政策框架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参与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需结合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构建一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结论 建议我国在未来的秸秆还田生态补偿工作中,要建立利益驱动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扩大补偿内容、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开展多形式宣传引导,推动秸秆利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述了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的发展概况,深刻分析了生态补偿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明确与我国现实需求相一致,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概念;建立一套具有现实有效性、能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标准;进一步研究自愿协商的方式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生态付出区和生态收益区民主协商,建立上下游联动,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浮动的生态服务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正式实施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以来,已经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有关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梳理国内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政策有关的补偿对象、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政策评价体系以及当前补偿政策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阐述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和模式的基础理论,对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补偿特点、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总结和阐述;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和其他国家湿地生态补偿的标准和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概括了目前湿地生态补偿的标准和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为主导的政府补偿模式和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市场补偿模式。对未来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建立和模式的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草原生态补偿对维护草原生态安全,推动草畜平衡,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达国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平衡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方法]文章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部分欧盟国家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总结分析共性特点,借鉴有益部分提出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结果]为促进草原生态安全,同时保障农牧生产者的利益,发达国家主要从资金、技术、市场(保险、税收)等方面开展了草原生态补偿,具有长期性、完善性、弹性和差异性、协调性、多元化、联合性、严格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内容措施和标准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从发达国家经验中,得到提升法治地位、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和加强科技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将生态补偿项目与扶贫战略相结合,是有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分析,归纳目前在我国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与生态环境、扶贫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系统归纳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贫困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态补偿是扶贫的重要措施,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与扶贫的不断结合为生态补偿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制监管和长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化参与程度过低,公众补偿意愿不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生态补偿扶贫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重大的挑战。[结论]应从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补偿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因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而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区域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给予补偿的活动。从2014年起,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了生态补偿工作,在省内首先将除水稻田外其他基本农田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在生态补偿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一、做法和成效(一)具体做法。先后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是森林生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生态补偿的基本含义概括为"强制保护、部分补偿"。狭义的政府生态补偿政策主要指管制并补偿,广义的政府生态补偿政策还包括针对"正外部性行为增加或负外部性行为减少"的补贴;狭义的市场生态补偿是将生态系统服务单独交易,广义还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与其他产品一起参与市场交易。文章梳理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培育补助、退耕还林补偿三种主要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并从生态补偿标准、实施机制、经济主体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讨论了林下经济、林业碳汇交易等市场生态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制度不明晰,补偿随意,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树立全民生态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主要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水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森林生态补偿、跨省流域及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耕地生态补偿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益的探索尝试,形成了可借鉴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文章采用例证和实证的方法,对浙江生态保护补偿的做法和经验、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得出启示:(1)要建立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生态产品公益性价值实现;(2)要建立与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相衔接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生态产品所有者权益实现;(3)要鼓励开展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生态产品溢出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主要是要利用政府控制和经济手段以保护生态环境,目的是能够调节生态利用各环节上不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得失,并能合理利用和使用自然环境资源,以达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目前,我国的这项工作已经进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还没能够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文章主要梳理了国内主要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把一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案例进行效果和问题列举,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制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生态补偿探索,始于2001年开展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大江大河的上中游源头区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启了我国通过生态补偿激励大规模的小农户参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工作,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补偿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文献进行综述.目前,我国对于海洋生态补偿财政机制构建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并且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进行政策建构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无疑对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践操作及制度建设,需要从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拓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资金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