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时变特征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具有无限期累积性,而表现为不断反复的过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虽然均具有时变特征,但在影响程度和时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宽松的资本类和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微观审慎政策可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在宽松的微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资本类或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一起使用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行为监管是相对于审慎监管而提出的.行为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行为问题及其市场影响,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目标.行为监管引起广泛关注,建立健全行为监管被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实施行为监管面临的困难,并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改善金...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应视所有金融机构为一有机整体。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宏观审慎监管为基点的银行业监管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行专业化监管和统一监管相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受到了国内外政府机构和学者的空前关注.本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度量、监管三个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有溢出效应、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的高杠杆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办法主要有指标法和模型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措施则主要包括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宏观审慎监管三个方面.最后,就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的识别、度量和监管的优化以及宏观审慎框架的建立健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监管职能分离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对辖区金融风险状况进行预警,研究实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是其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任务,是新形势下人民银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资本流入激增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全球32个国家2268家金融机构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入激增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入激增显著提高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且短期股权资本和银行资本流入激增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渠道。微观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提高了资本流入激增时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调控资本流入激增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地,本文揭示了资本流入激增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个中间传递渠道——股市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本文的基础回归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从“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为抑制外部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种金融市场新兴主体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创新不断突破原有市场边界,不断推动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面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冲击,分业监管的格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金融风险监管的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对于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金融综合化经营可能引发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总结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当前分业监管制度在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不足,案例分析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协调经验,为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安排,是防范和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也是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建设、监管权行使机制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现行银行业豁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学确立银监会行政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监管法律制度体系、优化规范监管行为等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风险隐患逐渐积累,因此,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防范与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经济转型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危机后国际金融组织监管体制变革,总结危机后在监管协调、监管政策与措施上的国际经验,并从监管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妍 《金融研究》2009,(8):52-60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2.
资产不透明的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进行监管套利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在经典银行道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关联性,从资产透明度和监管套利的视角分析银行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内在机理。而后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资产透明度指标和系统性风险指标(SRISKMES),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1)资产不透明、监管套利会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监管套利弱化了资产透明度和资本监管机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资产透明度与资本监管机制在约束系统性风险承担中的协调作用不明显。(3)以大银行为主的债权银行受监管套利的影响相较于受资产透明度的影响更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詹浩勇  郭定选 《海南金融》2011,(9):48-50,54
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既有的分业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利于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部门形成的《三大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未吸收中国人民银行参加联席会议,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相符合,也不利于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难以实质性控制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为...  相似文献   

14.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6.
鉴于系统性风险的地域传播性,应加大联合监管的频度和力度,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强化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7.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首要使命。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全球金融监管组织对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推出了众多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但各界对于改革后的金融监管依然存在疑虑。本文通过分析现代金融发展史发现,监管缺失导致金融风险积累越过边界,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金融自身的逻辑决定了市场机制纠偏的代价很大,甚至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需要政府监管的介入;次贷危机后美国推出的监管改革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较多争议,金融监管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判断监管改革措施到底是过度还是不足,核心是科学定位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的边界,既要避免监管缺位,又要防止监管越位。  相似文献   

18.
瞿燕飞 《金卡工程》2010,14(4):144-145
当今世界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银行的危机,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危机极易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际监管日益重要。但同时,作为防范危机有利武器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却在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中处于含混不清的状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跨国银行国际监管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贷款人制度在跨国银行国际监管中难以实施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证券监管从体制、手段到监管队伍的素质存在诸多不适应.监管工作难以到及时、全面、真实.而电子化监管是证券监管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大力加强电子化监管的建设和运用,不仅是证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监管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入手,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监管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将监管重心由微观审慎监管转向以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文章的主要思路为:在参阅大量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主要研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横向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高,大型商业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最低;从纵向来看,资产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经营情况越稳定,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越高,其风险越难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