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学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最前线,对文化帮扶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职业学校应主动发挥文化技能优势,建立从政府到职业学校、联合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帮扶机制,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文化需求,整合优质文化资源,优化文化帮扶模式,提高乡村群众预防返贫的意识和生产技能,激发乡村群众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职业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财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色,其包含的乡土记忆、生态伦理观念、农耕文明、德治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养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优势内核。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困境,未能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作出相关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梅赛 《山西农经》2023,(1):80-84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文章基于对福州市桔林乡的实地调研,剖析其产业优势和潜力,揭示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从构建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激发产品要素活力、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东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山东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优势与短板,并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激发齐鲁文化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打造过硬党支部五个方面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了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的四大着力点,建议通过发展乡村先进文化、激发主体活力、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创新驱动等措施,革除农村陈规陋习,实现正本清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铸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兼具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多重属性,有效激发土地活力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要有效激发土地活力。农发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依托"土地"这一核心资源谋篇布局。一、全面激发土地活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农村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不仅是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也是进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提升要奠定乡村文化自信提升的经济基础,激发乡村文化自信主体的作用,全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村文化建设的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群众的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有力保障,是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满足乡村多元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要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提高重视程度,找准实现路径,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品牌。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效促进文化振兴,需要从城乡失衡加剧乡村文化衰落和视角错位导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两方面探究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思考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意义,运用逻辑分析探寻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汉宇 《山西农经》2020,(9):136-13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地位愈发凸显。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良好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巴玥 《农业经济》2020,(5):121-122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其中,通过文化振兴,培育淳朴、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基。以文化人,教育担此重任。然而,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教育。近年来,农村教育是否有改观,如何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城乡公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迫切需要调研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贾澎 《山西农经》2022,(2):78-80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当前乡村文化呈现多元化、多取向的复杂特点。因此,精准识别和梳理当前乡村文化的发展态势,对正确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以邢台市新河县侯家庄村为例,整理侯家庄村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性措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如何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坚定文化自信对基层治理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提出及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自信所面临的困境、坚定乡村文化自信的相关思考这3个方面进行论述,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乡村文化自信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目的:论述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及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论述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研究结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由此必然带来特定的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关联土地利用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纽带,依托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重构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经济重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行为主体的响应必然带来地域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变反过来又作用于乡村重构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主要包括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实现产业振兴,重构乡村生态空间实现生态振兴,重构乡村生活空间实现组织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发展蓬勃,逐渐从单一的参观模式向与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多元业态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凸显,本文着眼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尚不充分的西南地区,借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信息和统计年鉴数据予以探索分析,回溯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深刻内涵,联动生态、经济和文化视域,指出当前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三大问题:生态文明改善不足、经济带动作用不充分以及缺乏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因此,要重点依托供给侧视角阐释相应对策,探寻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旅游振兴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生态、经济、文化效益“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合力循环,以期最终达成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成群鹏 《山西农经》2022,(9):116-1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级战略决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认可。Z组织在推进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S村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发现,产业制约、人才匮乏、资源有限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扎根社区陪伴乡村组织和村民骨干成长,探索以服务为基础激发村庄活力、以生计服务为契机撬动乡村的内生动力、培育乡村自治组织以活化乡村文化、整合社会资源以打通产品销售渠道等帮扶S村发展的策略,这些服务策略适宜S村实际并取得一定成效,能够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开展农村工作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开展乡村生态振兴能够为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文章以乡村生态振兴为出发点,辩证把握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探寻如何通过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助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农村振兴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创新是开展“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归纳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指出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阻力,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借鉴,并提出当前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应更加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评估监督机制,为农民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服务,以激发农民积极性,推动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关注案主的优势与潜能,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中发挥以下作用:一是以专业理念增强村民发展文化产业的主体性,通过赋权和增能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文化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二是以专业方法挖掘和培育乡村优势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依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并创新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