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农业科技资源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构成综合层,向下分16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综合得分为81.08,为2级水平,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流失比例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结论]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环境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关键;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浪费严重和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农业科技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是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算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分析其比较优势并找出不足以便弥补差距,促进各区域农业科技配置能力的提高,为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省级农业科学院作为各省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分析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9—2016年相关数据,遴选了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运用NRCA模型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益的比较优势。[结果]山东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位居全国第一,甘肃、江苏、青海农业科学院分别在农业科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结论]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但区域格局变化不大,且大致与各地区经济实力相吻合;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农业科学院大多在农业科技物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过短、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明确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地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学研究、加快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战略储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资源导向,促使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和城市聚集,农业资源被大量挤占或挪作他用,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城乡分配失衡、资源价格扭曲、部门收益悬殊等问题,为化解资源配置低效率带来的农业发展障碍,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针对农业资源利用新形势,积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满足农业领域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使用不科学、低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济学中经常出现这一现象,在生产要素替代关系相对微弱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水平与资源配置效果并非由最优的要素资源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最劣的要素资源。为揭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是否存在"木桶效应",[方法]利用1990—2014年国有农场相关数据,通过对CES生产函数的拓展与改良,分析了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要素资源配置问题。[结果]"木桶效应"存在于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短板"要素;[结论]虽然新型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增量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边界,使得农业适度规模中的资源配置效果最终由土地和劳动力决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非是追求单一生产要素的扩张,而是实现土地、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机械、农资、农业科技等全要素的高效组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概念以及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目标、主体与方式等内容 ,并从时间、数量和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现状。目前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量增长迅速 ,但时效性较差 ,空间分布也不尽合理 ;资源配置过程中配置效率和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 ,信息使用成本较高。分析表明 ,加强政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快农业数据库的标准化 ,以及积极培育我国农业信息市场体系 ,可以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异,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7—2016年全国29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将所有区域划分为4个效率梯队。构建Malmquist指数,全面分析各梯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整体较低,但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不同梯队的效率差异较大,但受技术效率的影响差距正在不断缩减;由于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异突显;第二梯队中多数地区缺乏合理的评估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结论]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比例,发挥高效率地区的中心辐射作用;要突出市场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差异化战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最大化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及时了解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充分合理地开发云南省农业科技资源,文章对2002—2016年云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各个单项指标15年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作用。再运用DEA模型分析法,将2002—2016年的每个年份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进行处理,对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6年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为0. 984,并且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在2004和2009—2012年出现了配置效率降低的情况。总体来看,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大体上是接近于1的水平。处于DEA有效的年份为2002—2003年,2005—2008及2013—2016,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2004年属于弱DEA有效阶段,规模报酬则处于上升阶段;处于非DEA有效的有2004年、2009—2012年。[结论]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接近于1。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小范围的波动,可能与总播种面积的变化有关。综合来看,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在技术投入、人力资源和农业资金投入逐年的增加,使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在出现下降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十年改革,成功地构造了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基础,农业增长迅速。但农业的这种增长是在以区域自给为特征的、传统的资源配置格局下取得的,这种资源配置格局因其抑制区域优势资源价值的实现而无法构成农业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农业的现实危机即源于此。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对传统的资源配置格局进行改造与重塑,积极推进区域资源转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组织中国农业的“共同市场”,已成为近中期促进农业增长的关键。但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完全替代资源总量的短缺,从长期来看,在我国天赋的资源存量范围内无法经济地解决农业,尤其是粮食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资源转换是中国农业长期的根本出路。基于此,作者认为,目前尽快确立“双重资源转换”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新战略无论是对解决农业的现实危机还是解决农业的长期出路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存在的差异性,为配置效率的提升寻求有效措施。[方法]运用超效率DEA,对2001~2014年间中国31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以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中国各地区整体的配置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效率平均值从2001年的0.520上升到2014年的0.76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下降2.8%;从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已成为主要因素。从细分的6个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从具体省份情况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其中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结论]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采取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各地根据农业科技资源实际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政府在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已呈现出五大趋势: 1、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是以劳动和土地等资源的不断投入和追加为特征的。尽管我国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水稻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农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粮食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我国主要产粮大省之一,湖北的粮食生产成为本省农业经济的基础,总产占全国总产的4.9%,居第十位.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型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追加农业生产资源,特别是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通过依靠现代化农业科技,优化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要素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出发,应用30年农业生产的实际资料,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农业GDP增长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指出近10年来,尽管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却相对停滞,农业内部各业发展不平衡。今后,随着结构效益潜力的减少,保证农业的稳定增长,只能依靠政府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同时要鼓励非政府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5.
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益,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工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实践,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市场化配置为主要形式的农业资源配置方式。 一、市场化配置方式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的拥有量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关系到我国的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城市化能否顺利进行。缺乏现代理念和配套的先进制度,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就会下降。研究城乡统筹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安排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独特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同时也担当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河南的农业资源在配置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农业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河南农业发展中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着重探讨河南省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资源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仍处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大量短板,急需补齐等。并提出了河南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应对之策: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三是切实推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设施型高效农业,走低生产能耗和高农业产出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技改革历经恢复期、市场化改革探索期、改革深化期和创新体系建立期四个阶段,改革的成效斐然,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数量和结构逐渐合理,农业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推体系多点覆盖。改革累积了成功经验,顶层设计需遵循农业科技本身的特点,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主导、需求倒逼"双重驱动,在"渐进式"改革中实现了"先破再立"。农业科技体制仍存在政府和市场的主导作用扭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绩效水平薄弱,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导向偏颇等弊端。下一步需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农业创新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优化平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平台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体制,重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资源日益稀缺,但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内蒙古是我国 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是内蒙古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 析方法,从不同层面对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007年后内蒙古农业持续快速发 展需要新的力量来促动;内蒙古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急待新的农业技术来克服资源约束的瓶颈;在土 壤改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机应用与维护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面加大技术创新与推广力度,对 提高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股票市场需要农业企业的参与,而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股票市场的支持。股票市场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为农业发展筹集所需的资金、转换农业企业的经营机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股份制经济,对农业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类股份公司上市,以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