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乡村企业向城镇集聚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环节:(1)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可以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工业基础;(2)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可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创造就业机会;(3)让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可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资金基础;(4)让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将从根本上消除阻碍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两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也在加快。在乡村劳动力为城镇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大大挤压了城镇人口的就业空间。为消除乡村劳动力转移对城镇人口就业的影响,必须努力为乡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乡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主要从乡村消化和外部转移两个方面进行。乡村消化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来实现;向外转移可以通过从向城镇、省外、国外转移等多渠道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量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实现城市化,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各类国家的普遍规律。中国乡村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两步走:首先是乡村劳动力进城,在城镇临时性地工作和居住,成为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后,民工才会考虑全家在城镇永久性定居。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转化,使乡村拥有同城镇一样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使乡村居民享受到跟城市同等的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休闲娱乐等物质与精神生活方式,使劳动者的职业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户籍从农业向城镇转化的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它是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差别缩小乃至消除的标志。从理论上来说,也是我们破解“三农”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现代化研究中 ,对经济区位的变化重视不够 ,本文将对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在经济“起飞”前工业区位变化进行分析。经济区位向乡村分散和向城镇集中成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内容 ,它们最终统一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城市和乡村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此基础上英国实现了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6.
吕文飞 《经济问题》2023,(12):20-27
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特殊的空间场域,其不断革新迭代的特质使得空间主体间易发生利益冲突。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以人为核心的特质,城中村的发展再次成为焦点,村民的空间权利保护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城中村村民空间权利是指村民在乡村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乡村形态的空间场域中所拥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总和。作为空间治理主体,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存在着政治权利形式化、经济权利模糊化、社会权利独立化等问题,多维空间权利相互博弈,导致空间权益的正义诉求同现实存在着张力。要保护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健全空间正义的公权力制度是保障其空间政治权利的前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维护其空间经济权利的基础,增强差异性群体的发展能力是其享有平等空间社会权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乡村城市化的要素聚集与时空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城市化的要素聚集与时空序列张正河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特征,西方国家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是完全和彻底的,我国生产要素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可以称之为准城市化,这是现阶段中国农村城市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  相似文献   

8.
闫玉科 《经济论坛》2004,(15):97-98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上升,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和比重的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总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的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镇化”。可见,城镇化不单纯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单纯的劳动力流动必然带来“城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工业化的进程将会加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将相继转移到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从空间经济的角度看,这些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以就地消化为主,还是以易地转移为主?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分散布局,还是向城镇地区集中?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同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乡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实现城镇的集聚和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必须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发展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农耕文化。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发展面临着家校社协同力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健全,资金及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难以激发其内生动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教育课程资源,健全乡村教育评价体系,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从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以辽东山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乡村体验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辽东山区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民俗文化的多彩性为当地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场景”。体验设计将成为乡村体验旅游重要的开发措施,体验营销将成为体验旅游重要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3.
董雨昕 《经济师》2023,(11):108-110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县域乡村多功能性演化特征与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演变规律,科学把握乡村地域功能的差异性、动态性特征,深度挖掘乡村功能价值。文章基于多功能性理论,分析2000和2017年河南省县域尺度上乡村功能性结构与等级体系的时空差异性,解读乡村多功能性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演化进程中各功能的空间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功能结构与等级体系不断变迁,市辖区乡村成为乡村功能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多功能性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逐渐减弱。(2)多功能性正在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多元化价值和功能日益突出,非农生产功能渐趋增强;农业生产内容不断由传统作物生产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变,多功能农业成为新的发展趋向;乡村生态保育功能强度增加,休闲价值日益凸显,并逐渐向城市中心靠拢;乡村经济的多样性与非农生产功能的增强强化了乡村居住生活功能,凸显了林果生产功能。(3)河南省乡村越发嵌入地域多功能发展理念,各种功能在相吸相斥中表现出较大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说到美国的乡村,首先要明确美国对乡村的定义。在美国,通常所说的乡村并非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农村和乡下。美国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行政区划已经很难清楚的界定美国的乡村和城镇。美国是按照人口的密度来划分城镇和乡村的。  相似文献   

16.
面对许多城镇包括一些大城市推出的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应较为冷淡,其背后主要是基于对城镇户口与乡村户口附带利益大小的比较。农民工发觉入户城镇将首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及孩子教育压力,而且看不到目前城镇户口曾经附有的诸多显性福利待遇,相反,农村户口所附带的田产以及能享受到的国家系列优惠,令他们做出愿意退守乡村而不宜长期定居城镇的决策。其实,根据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城镇发展对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需求,绝大部分农民工将以人力资本要素形式参与城镇建设而向城镇集聚最终成为城镇居民,他们目前最担忧的是自身人力资本严重不足,以致无法进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缺乏在城镇可持续生活支撑能力。为加速农民工城镇化进程、吸纳更多农民工落户城镇以真正提高我国城镇化率的速度与质量,眼下最迫切、有效的政策选择是如何培育与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7.
朱纪广  李小建  王德  牛宁 《经济地理》2019,39(1):149-156
采用典型案例调研法、空间分析方法和图谱法,将西华县乡村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工业主导型乡村、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和新型社区三种类型,并剖析了传统农区西华县1975—2017年乡村功能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功能演变形式不同,具体表现如下:(1)工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强调工业化对乡村的影响,即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工厂工人";乡村经济活动具有兼业化趋势,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受到挑战,城乡经济联系发生改变。(2)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生产功能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即传统农业生产功能演变为非粮化,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农场工人",乡村经济逐渐向市场转化,农业生产空间增大。(3)新型社区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功能的多样化和市民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功能逐渐丧失,但乡村的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同时,基层政府功能得以更新和农村社会自治功能提高。(4)工业化是传统乡村功能演变基本动力,不同的发展阶段乡村功能演变的主导因素不同。(5)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工业主导型乡村未来可向工业小镇或工业小区方向演变,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可向旅游型乡村发展,新型社区可借助于中心城镇体系的完善交通形成居住型乡村。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哈尔滨虽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强大的都市环境依托、浓郁的黑土民俗文化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核心优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乡村生态破坏加剧,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政府、企业单位、乡村居民作为主要治理主体,存在着治理意识淡薄和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的治理状态,这就要求治理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权责作用,构建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结构,不断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主体格局。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认识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共治逻辑不仅要明晰治理主体间是利益共同体,还要通过人与自然互为主体性来把握人与自然也是利益共同体,让中国乡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既面临着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障碍"束缚,又受到转移劳动力自身知识技能不足等"非制度性障碍"的影响。在"制度性障碍"逐渐解冻与弱化的今天,"非制度性障碍"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向城镇转移的"瓶颈"。因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水平,就成为农村劳动力突破自身的"低素质屏障"并最终实现向城镇稳定有序转移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