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壮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是生活在城镇和农村的边缘人。他们在为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并未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尽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人利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孙玉玲  周毅飞 《时代经贸》2011,(24):227-228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晨中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培训欠缺、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缺乏、缺少明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对未来发展信心度不高等制约因素,立足于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不仅有利于他们由。生存型择业”向“发展型择业’成功转型,而且对改变农民工队伍的构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性价比”极高的劳动力,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力量.在新环境的熏陶下,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让他们处于尴尬的转型期.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并努力满足这些需求是解决当前“民工荒”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保留和激励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首先简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在分析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侯金亮 《经济改革》2011,(11):52-53
国家人口计生委10月9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至今,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受教育水平较高,就业期望值较大、注重精神和情感生活、忍受挫折能力低以及职业选择迷茫的特点。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进行着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的交换。由于缺乏组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承诺很低,流动率非常大,给企业造成管理混乱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就业能力体现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企业应该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关注健康以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多组织有意义的群体活动扩展农民工的社交圈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资本;重视心理健康,构建心理咨询渠道以提高其心理资本,通过这些努力,增加组织支持以获取农民工较高的组织承诺,降低流动率。  相似文献   

6.
马荣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60-161
农民工作为城市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切身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事关重要。以南京市为例,就农民工的基本权益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从表现特征与成因上进行分析,提出了立法规范、采取分层分项的办法,切身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建议措施。当今农民工在劳动就业保障、合法权益保障、长远利益保障等方面缺失的问题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资金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6年4月国务院政研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76.4%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可以说缺乏一定的教育基础将影响他们受培训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提升。通过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他们代际改变自身,增进发展机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城市农民工的数量大量增加,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项目不全,保障水平也很低,这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存与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就农民工对我国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及有权利获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李雅卓  董方旭 《时代经贸》2011,(14):234-235
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l亿2千万左右,其大规模发展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若现在不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根据农民工的特点以及南京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现状,深入分析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创制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和河南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现状,深入分析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即体制因素、制度的残缺、定位困难、保险关系接续难以及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提出创制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已成为城乡统筹的一个难题.本文在明确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的基础上,从农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民工提出的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好融入城市、提高创业本领以更好反哺农村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本领,以期更好地实现他们在行为上融入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进程的加速,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普遍走出农村,离开土地,源源不断流向城市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他们游离于传统农民与城里人之间,非农非城。当今尤其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这就需要尽快建立面向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切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压力调查及减压策略--以河北省农民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处于不利的社会境地中,带给他们各种心理压力,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对河北省196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表明,农民工的心理压力偏大,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通力合作,才能有效降低压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岳 《开放时代》2010,(9):46-56
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结果,农民工的权利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得到了相关法律的承认与保护,使得他们在法律上与国营企业的工人享有同等的地位;然而,农民工的合法行动却经常遭遇失败,从而迫使他们采取更加激进的公开抗议方式。通过阐述政治过程理论的相关命题,本文假设,国家与地方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削弱了农民工集体行动的政治机会。这个假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政治因素如何造成农民工“司法动员”的失败,而“司法动员”的失败经常导致农民工抗议的激进化。  相似文献   

16.
周杏梅 《经济师》2008,(9):17-18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保障却严重不足。究其原因,既有观念上的,也有社会制度和立法层面的,还有资金方面的。推进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要在转变观念,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民工权益重视的基础上,从现实条件和农民工的需要出发,建立统分结合、相对独立、分类分层的过渡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余书恒 《时代经贸》2010,(22):236-237
在城乡统筹的道路上,农民工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2010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些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80后”、“90后”作为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与理解他们时,他们却已经逐渐开始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慢慢步入社会。然而,像他们这样一群与我们有着相同相仿年龄,却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的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为城市建设做着巨大的贡献的日子里,是否过着与他们所做的贡献相符的工作,或者说他们的生活是否融入进了他们工作奋斗的城市,这些问题都值得社会各界去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三题:农民工、新型农民与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中央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中央在"三农"问题指导思想上的不断具体化.四个一号文件包含了农民工、新型农民和发展现代农业三个范畴,达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必须准确理解农民工的基本规定性和特殊性,深刻把握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性,全面领会现代农业的现代性.必须正确处理农民工与新型农民的关系,新型农民与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民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梳理好他们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才能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减少,企业经营遭遇困境,部分企业已处于倒闭、停产、半停产状态,迫使企业不得不大幅度裁员,以至在2009年春节前出现大批量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与此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惠农改革措施,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能加入建设新农村的大军。无论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解决农民工归宿的问题的角度,或者说从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来看,农民工回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一个良好的归宿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及其政策调适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地加入非农产业和城镇中,形成流动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有农村流动人口1.2亿人,如果加上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人数大约为2亿人。这个群体的生存发展和利益保障问题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农民工的代际转换问题逐渐凸现,并将对政策实施和制度安排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