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涿鹿,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祖文化”。经专家学者多年反复考证,涿鹿县矾山镇一带,确系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5000年前华夏民族从荒蛮时代步向文明社会的历史转折地,炎帝、黄帝、尤三大部落同时在琢鹿这块文明故地上留下了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发展史宝库中的奇葩。为了弘扬中华文明始祖高尚、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爱国自强的精神,我们在80年代末特别是1993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捍卫始祖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在启动社会需求、扩大市场消费中,人们比较重视“物质消费经济”领域的产品创新,而对“精神消费经济”发展与创新还认识不够,这有失偏颇。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精神消费经济”迅猛发展,在人类消费起支配作用的生存、享受、发展三大层次消费动因中,“精神消费”在温饱之后往往处于三大层次消费的驱动地位。当今时代,追求精神满足,带动消费经济增长,已成为新兴的消费领域。一、发展类型经对“精神消费经济”在我国的展现与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有以下八大类型。(一)现代型精神消费经济。享受高科技和人类现代文明产品与服务,了…  相似文献   

3.
继人类发明语言、文字、造纸、印刷术以后,以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人类第五次信 息革命的到来,开辟了“计算机文化”和“电子文化”时代,使人类从工业文明发展到以信 息为主导的“信息文明”。所谓“电子文化”时代,是以追求人类智力解放为目的,也就是 围绕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而展开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影响到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拟 讨论计算机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若干关系问题。  一、“计算机文化”及其表现形态  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技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工具理性影响人类生存和 生活方式的问题。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的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张家港人创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16个字的张家港精神。它是张家港市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源,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省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使之成为江总书记倡导的“五种精神”在江苏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18日,在塑料袋百岁“诞辰”到来之际,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似乎是一夜之间,塑料袋成了世界的公敌、文明的异物。但我们可曾想过,作为人类社会近千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工业文明最重要的发明,塑料使商品变得廉价,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文明;也正因为有了塑料,社会变得更加民主化。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6.
薛胜 《经济纵横》2004,(4):18-19
“真、善、美”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类自诞生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真、善、美”本身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他各种活动综合发展的结晶,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具体到市场营销领域便是“真、善、美”的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在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 ,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 ,这为今后我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制约着人的存在 ,表征着人类不同的文明。与物质生活条件相适应 ,人类走过渔猎时代 ,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时下正向生态文明过渡。人类在当代面临诸多问题。最深层、最根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人类自身 ,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解决。其实 ,人类在当代面临的困境 ,本质上…  相似文献   

8.
工业文明转型与人类新文明的构建,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取向。这场新的文明互动,将以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本逻辑,彰显人的全面解放的生命逻辑为内涵,从整体上表现为一种新纪元精神与探索实践有机结合的人类文明新范式。在人类文明转型中,这种以"天、地、人"为共同体的大生命观统领的大科学观、大社会观与大人格观,必将推动人的大人格的逐步形成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和谐世界"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精神生产(文化生产)成为社会相对独立的部门,人类就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文化与文明是相伴随产生的。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孕育与发展文化的土壤。现代城市的创生与发展,一刻也离  相似文献   

10.
冯政 《经济月刊》2013,(9):68-103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 在案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按照我们曾经熟悉的说法,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历史上诞生过的“四大文明”,中国居其一,而且是文明之源流唯一未曾中断的泱泱大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创造中的高级文明。  相似文献   

11.
何青翰 《开放时代》2024,(2):13-25+5
“秩序重建”是近现代中国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重返“文明”的问题视域,正确处理“古今中西之争”,我们可以观察到: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回应着“秩序重建”的时代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面,中国超越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发展路径,在疆域、人口等总体规模上保持了中华文明自成格局、自塑秩序的基础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面,中国激活了以“家国天下”为代表的文化精神与制度设计,将其转化为具有内在生命力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两个结合”的递进式发展中,中国人民重建了安身立命的文明秩序,巩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为解决21世纪以来的人类秩序危机以及探索更好的人类生活方式奉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国力》2001,(1):27-28
飞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军用飞机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其开辟了从地面到天空的第三作战维度,使传统的平面作战进入立体化时代,使人类斗争的焦点转移到了空中,并且由此引出了名的作战理论“制空权”和“空地一体战”,  相似文献   

13.
无锡的优秀革命传统是无锡城市精神的基石和源泉,无锡城市精神又是革命传统和时代特质的结晶。新的历史起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在历史传承中弘扬光大无锡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成为我们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城市精神,这对于无锡实现“一当好、三争创”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冯莹 《江南论坛》2008,(11):52-53
一、当代大学生需要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然而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隐藏在文明外衣下面的人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人“精神生活贫乏了,没有正确的生活目的和人生观,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之中,人性为技术和物质所俘虏、所吞没”。在这种席卷全球的技术主义思潮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同样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住《大趋势》中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特辑指出“21世纪的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创造力是财富和成长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文明阶段,人类都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伟大文明都是人民创造的结果,而这个复杂的创造过程又离不开政府和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和协调,可以说伟大的文明创造既需要伟大的人民参与,也需要高效、强大的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做基础和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工业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以原子能、计算机、宇航科技、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家港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时代产物,是张家港83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硕果。1992年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张家港在秦振华同志的带领下,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不仅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且推进了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华精神升华为张家港精神,得到了省委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抓住这一典型,大力总结推广,进而中宣部又将它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样板,在张家港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宣传推广,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张家港时,看到张家港欣欣向荣,一片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看…  相似文献   

18.
大约二三十年前,中国的经济学界还以失业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论据,并把没有失业问题视作中国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表现。这里,当然有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和那个时代的印痕,当时的中国已出现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只不过是用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用“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来缓解城市中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而维持着一个“充分就业”的假象。 就业问题,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普遍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当人类处在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这在中国最为典型,集权官僚制下的小农经济,将劳…  相似文献   

19.
青岛牌     
孙婧 《商周刊》2011,(12):45-47
建置120年的青岛对中国最伟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她一点一点地改善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名声。“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是旧时期青岛人对拥有物质生活的幸福感;“上青天”是解放后青岛人对纺织业的自豪感;而“五朵金花”则是改革开放后“青岛制造”的荣誉感。在平淡无奇的时代,120年可能被轻易地挥霍,而在一个人类发展最迅速的时代,这时光足以改变小小半岛历史的轨迹。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青岛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竞争”,充满“变数”的时代。发达国家已经步入知识文明社会,非工业化和非城市化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科技与教育、知识与人才正成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人的全面发展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工业文明社会,正在大力推进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而同时又面临着知识文明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