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有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层的讨论已经不止一次吸引公众眼球了。2003年.曾经有过一次“中产热”: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中产”,又一次掀起关于中产的波澜.使“中产”成为久说不衰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潘采夫 《商周刊》2011,(22):103-103
随着市场经济让位于权力经济,中国的中产阶层,也正从民间走向"国有",从市场型中产走向权力型中产,中国的中产,成分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项兵 《商周刊》2011,(18):13-13
任正非在华为持有的股权比例仅为1.42%,他没有使自己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富豪,却将华为大批员工送进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行列,创造了近乎"全员中产"的公司纪录,展示了华为的"中产阶层模式"。  相似文献   

4.
赵燕 《新经济》2010,(2):30-30
很少有中国学者像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层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对中国社会阐述的如此入木三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80%的中产阶层向下流动。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层将撑起中国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当“小康”悄然隐去,“中产”便浮出水面了。有经济学家指出,未来10到20年将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卢铿 《商周刊》2011,(6):98-98
新兴的中产阶层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阶层,在总体上趋向于稳定和保守,是维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成熟的社会学理论所主张的优良结构。日本有一家亚洲最大的零售商AEON(永旺),2006年的销售总额达到48000亿日元,相当于400余亿美元。AEON旗下共有35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小康目标后,有关全面小康的标志和标准问题引起很多人的研究兴趣。究竟用什么来衡量“全面小康”?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合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出,重新认识与私营经济相关的四大焦点问题,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希望:第一,要重新认识资本和财富;第二,要积极培育“中产阶段”;第三,要保护私有财产;第四,要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对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中产阶级”情有独钟,然而,它在中国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如今,当我们告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可以从它那依然有些模湖的定义中,勾勒一系列“疑似中产者”的人物群像。  相似文献   

9.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让大家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中产阶层的问题上,争议之声不绝入耳.源自报告中称,中国目前有8亿"中产阶层",并且这个数目到2020年将超越10亿.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阶层,是财产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概念,是分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判断。一般来说,中产阶层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财产的规模是处于社会的中间层,即所谓的“中产”,同时其财产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如收入依据是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第二,中产阶层认为应从自身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吃苦精神和胆量而不是权力和家庭背景来获得财富,自我实现和获得肯定是他们首要的价值观;第三,他们不仅追求效用极大化的物质消费,同时也注重高品质的文化和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阶层的构成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中产阶层占人口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但是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存在规模小、发展缓慢甚至弱化现象,社会身份认同较低和中产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不断碰到有人不依不饶地做出这样的预测:未来属于中国。或者是相反的预测:这个"中央之国"将永远难以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不要问印度和巴西的位置在哪里。重绘地缘政治版图是种令人陶醉的尝试,但也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塑造21世纪的力量,将不是各国政府的抽象选择。相反,推动转变的力量将属于一个新兴的全球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3.
<正>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争论便开始了。最初的争论是在前苏联展开的,其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我国的争论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认识及如何“缩小剪刀差”。至今这一探讨仍无定论。其中有的争论是有益的,但我们也深感理论界在“剪刀差”的问题上明显地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对“剪刀差”之争做一清理,并阐述我们的观点——“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结构中,中产阶层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政治七通常被看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成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七被看成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社会学家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11,(1):32-35
直接的税收,间接的税收;我们看得见的税收,还有隐蔽的税收,我们渴望有更多的收入,但却总满足不了“饥渴”的税收。  相似文献   

16.
李建民 《新经济》2009,(1):62-62
曾几何时,“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字词,或半遮半掩地被称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但是,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语境中赋其以怎样的称谓,中产阶层已经悄然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中产     
职业光鲜,衣着优雅,收入很给力。有文化,践行公民意识。爱互联网,爱公共讨论。爱格调生活,爱精致消费。爱高尔夫球馆,爱歌剧、诗歌、画展。我不是富人,我是中国式中产。是草根,也是尴尬的存在。我们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狂奔。我们被赋予一个稳定家国的中坚形象,背负家庭、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我们为身份困惑,为未来焦虑——我们一路踉跄追赶国家前  相似文献   

18.
在举国上下掀起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高潮中,我再次重温了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巡谈话),对小平同志关于“不搞争论”的观点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实践已证明,许多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去  相似文献   

19.
刘毅 《经济学家》2008,(3):86-91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活力,通常被视为“消费前卫”甚至“奢侈”.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的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期,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变动可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发展型消费已经占有较高的比例,并表现出注重实用的理性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主体性原则。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三阶段的动态考察,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贯穿着对“人”的关注,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跃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