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解决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逆城市化”或“反城市化”,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在经济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重点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烟台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实施“3+1(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村联手共建、企业与村结对共建、小康村与周边村结对共建)”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整合各项政策,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种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1”联手共建活动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是一种新尝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农村现实分析,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二是村庄规划布局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三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四是农民主动参与意识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经济事业。从农村实际来看,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是:树立“三个理念”,坚持“四个原则”,突出“五个重点”,建立“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曲延春 《农业经济》2006,(10):14-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面对的重要历史课题。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善了农村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济和社会成就,韩国人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新村运动因此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的典范。并且,韩国与我国都属于东亚国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与当初韩国新村运动的经济背景有类似之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相似。因此,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实践,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几十年前,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面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这时,韩国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以此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作了探索。而这些经验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创造力、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以及对我们目前研究“三农”问题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大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力度,全面实施“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进~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聚居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江苏省如皋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的意见》,全市1009家工商企业本着政府倡导、广泛参与,自主自愿、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政策扶持、力求实效的四条原则,以“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的形式,全部与33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乡镇是我国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最为基层的一级政府,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兼有发展经济、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做好农村工作,解决农民问题,村级是基础,乡镇是关键。开展乡镇内部审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农业和农村制度安排的变迁,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角色(包括政府、农户和农民自组织)会随着新农村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生转换。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主体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民自组织和农户互动型的动态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专家观点     
陈锡文: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五条措施”“、三项原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五条措施“”三项原则”。“五条措施”: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三项原则”:各项工作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大包大揽甚至代办;农民自身积极性和国家扶持相结合。韩俊:建设新农村要突出抓好“六新”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韩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这…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遵东 《农村经济》2006,(12):53-5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迎来了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在系统回顾日本三轮"新农村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政府参与、农民引导、教育培训、合作组织和法律颁布这五个层面全面总结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得出日本"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模式选择、政府参与力度、体制机制保障这三个层面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江西实践看,主要包含“五新六化”。“五新”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六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农民组织化、城乡一体化。如此丰富内涵的新农村建设,必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作为具有“紧步大局、服务中心”传统的农经部门,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不断开拓农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接着颁发了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方针政策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且是今后一、二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挑选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小城镇,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新农镇”,可能会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新农镇”有利于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有利于消弭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在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创新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管好这个“家”,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摆在广东省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 《农村经济》2006,(5):57-60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在广大农村推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素质各个方面。在探索实践中,我市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镇村清洁、结对帮扶、农民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六大工程”的战略构想,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乡村仍为承载我们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