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菊 《经济导刊》2009,(7):105-106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社会经济福利为研究内容,以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为核心议题,探讨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是具有明显伦理判断性质的规范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道格拉斯·诺斯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是新经济史学的奠基人,因在制度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充分体现了他的经济史学思想,而这种经济思想的穿透力和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对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是富有启迪的。文章以《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为分析文本,来进一步认识诺斯的新经济史学思想——强调制度对社会变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以完全理性为基础、以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而言,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学是理性和价值、实证和批判相统一的科学,经济过程是动态的发现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均衡现象,资源创造而非资源配置是经济研究的核心;人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只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孤立的、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着明确社会需要的人。人本主义经济学是基于知识、行为而不是基于完全理性的非均衡经济学,因而,制度的、有机的、历史的和非均衡的研究是其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福利经济理论在根本上是一种对不同经济状态的福利水平进行比较的理论。比较的标准不外乎平等和效率两条。七十年代以来福利经济理论在研究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七十年代以前福利经济学中的平等和效率问题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的最大特征是将分配纳入研究范围。一方面,他将每一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配置取得同等的社会纯产值作为效率标准;另一方面,他以人们的收入水平与其收入的边际效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研究中的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当代财经》2000,(11):3-10
西方经济学对人的研究表明:西方经济学是以财富的获取和占有为对象,以资源稀缺为出发点,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物本经济学;马克思的人本经济思想,实现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经济学的统一,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由于当代人类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胡立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强调经济学研究人,强化经济学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主要经历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两个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无法理论解释与建模分析当前新经济现象。本文首次提出后古典经济学,价值观基础是人本主义,方法论基础是离散主义。本文对离散主义进行了定义,微观层面论述了数据理性、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宏观层面建立了以制度为核心的离散发展模型。后古典经济学的要旨在于指出当代经济社会正处于离散化解构与全息化重构过程中,社会化大生产的重心从物质转向精神,资源稀缺性从外在的物质资料稀缺,转变为内在的生命时间稀缺。本文最后简述了后古典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分支网络经济、数据经济与平台经济。  相似文献   

7.
福田德三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各国近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主的经济思想,在日本近代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经济思想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利经济思想的重新表述与学科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利经济思想的重新表述与学科诞生●朱荣科赵亚乔传统经济学对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都追溯在边沁的功利主义上面。本文对传统经济学的界定进行进一步地发掘。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福利思想古代世界知识的各支之源流,都在希腊汇合起来,一些惊人的天才把它从蒙昧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区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燮  杨开忠  刘安国 《经济地理》2005,25(4):442-444,448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斯蒙第作为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强调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家,主张政治经济学应该是研究人们福利的科学。在他看来,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活福利;不仅如此,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学不能只考虑少数人的致富问题,更要关注大多数、乃至所有人的福利问题。西斯蒙第为了所有人生活福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当前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