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北京。初春。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一辆黑色豪华轿车在通往中关村的路口停了下来,下车的是一个拎着大手提箱、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这一天,他用这个皮箱里的外国货币买走了中关村——这个曾被戏称为"中国硅谷"——中的所有公司,而这些公司可能是中国未来高科技产业希望的种子。虽然这个曾一度在中关村流行的"故事"带有浓浓的忧患色彩,它却折射出中关村公司的一些现实的生存境况:它们充满希望,为国人瞩目,为外国商人看好,但它们却都非常幼小,挣扎在艰难的市场生存环境当中。一方面它们享受着国家政策的庇护,一方面却又得不到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在日益逼近的与国际"航空母舰"级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曾经,他是—段传奇。三岁因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身残疾;初中毕业,却拥有国家级创造发明20多项;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却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没学过市场营销,却使KV系列软件用户创中国正版软件销量之最。这个人就是王江民。  相似文献   

3.
崔静 《中国市场》2004,(12):51-51
<正>我又回到了中关村 在中关村里,无论打工还是当老板,总之几乎大半壁江山都由外地人所占据。高翔,大学毕业时正是互联网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但是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人,中科院的子弟,最开始却偏偏没有选择在中关村。 "那时候大家都往村里跑,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关村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4.
在我意识中的公司大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当的人力、财力或实力的企业,然而涉入中关村时,这种意识却随之而改变了,因为中关村的“小”公司,“小”柜台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并没有一定的规模,更没有相当的实力,那么这芸芸众多的所谓公司是怎样在中关村立脚和凭借什么力量起家的呢?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刚出校门涉足社会的年青人来讲确是一个“迷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日渐升温红火起来,大家看好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不管是内行、外行,不管有资本还是无资本都想趁机捞一把,结果有的腰包鼓起来了,有的最终却囊中羞涩,有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6日,中关村巨人,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正式向外界宣布:四通将解产权之结。四通这个前辈巨人在今天中关村的处境曾相当尴尬,有媒体这样形容"四通成了一个谁都知道但谁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公司。"事实的确如此,四通集团现有42亿元总资产,拥有52家独资、合资联营企业,4个海外机构,3700多员工,这么大的排场,却看不到什么有后劲的业务  相似文献   

6.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道路,我的心实际上也时刻牵系着这个地方,看到中关村今天的发展非常高兴.今年又组织了科技部、北京市各方面对中关村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目的是想推动中关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提高水平." 2008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视察中关村时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20年,浓缩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关村,中国科技园区风华正茂领跑者,在刚刚度过了20岁生日之后,再次迈开脚步……  相似文献   

8.
王志东,在中国人的姓名中这应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不过他做的事,却一点也不普通。在IT界,在中关村,他更是大名鼎鼎。先是在北大上学期间,就涉足中关村,自己办公司。后是凭借着出色的编程手艺,被方正的王选教授看中,一毕业,即进入北大方正。在方正公司做得红红火火时,却退出方正,自组“新天地软件公司”,在年纪轻轻的二十多岁,编出了今微软公司叹服的“中文之星”外挂平台软件,使Windows进入中国提早了好几年。“中文之星”风头正劲之时,却又一次退出北大新天地软件公司,创建四通利方公司成为网上弄潮儿。他更是把风险基金引入中国lT企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硅谷(Silicon Valley)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在它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制度与文化的背景.在与硅谷作比较的时候,人们似乎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中国高新区的典型--中关村,并将中关村比作"中国硅谷".然而,中关村与硅谷的巨大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有数字表明,截止1998年底,美国硅谷有企业4000家,年营业额2000亿美元左右;中关村也有企业4000多家,年营业额却仅仅只有400多亿元人民币.另外,中关村的"村庄意识"还很浓厚,有待突破,创业环境还亟待改善,还需要大力倡导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因此,中关村要成为"中国硅谷",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赵楠楠 《创业家》2009,(10):26-26
通过改性,桉树可"变"成红木,泡桐可"变"成柚木,永港伟方就是这个魔法师永港伟方(以下简称永港)是坐落在中关村的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它的服务对象是生产环保人造板的厂家,为它们提供系统的技术解决方  相似文献   

11.
张楠  可心  刘长乐 《中国市场》2012,(21):46-47
<正>两家常常被拿来相提并论的社区电子商务创业公司,已经开始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他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他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有这样一类网站,它们并不向用户售卖物品,却能从中交易中赚取收入;它们不必自建物流,也不用操心供应链,却能以极其轻盈的身姿在笨重的电商模式下游刃有余;它们既不是B2C,也不是C2C,它们叫做"社区化的电子商务"。在"社区化的电子商务"的范畴内有两家公司经常被相提并论,它们是美丽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面旗帜.其发展过程折射出这个产业在中国的轨迹与特征。这里的公司多是技术人员出身.侧重提供一种服务,一种产品.很少有后续资金跟进和市场开拓.缺乏商业意识.成长慢而且步履艰难。张朝阳的爱特信(ITC)网络公司设在远离中关村的北京东长安街上。张朝阳更喜欢别人称爱特信为媒体公司。这位留学美国10年后回来的博士,带给中国高科技产业许多全新的概念和经营方式.如风险投资、网络广告、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1998,(4)
对于关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人士来说,恐怕对酒仙桥和中关村不会感到陌生。前者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投资项目,曾为新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部电话。后者则地处北大、清华、中科院所等为依托的智力密集区,曾一度享有"中国硅谷"的盛誉。历史固然极其辉煌,如今的业绩也足以引人注目。酒仙桥北京电子城的1997年销售收入达107亿元,中关村在信息产业方面的销售收入每年也在百亿元以上。但无论是辉煌的历史,还是突出的业绩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现实,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大潮涌动的时代,在世界 PC 机市场,软件产业和电信产业日趋升温的今天,酒仙桥北京电子城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待解之惑。走进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结联世界,着想中国"的广告随处可见,"购连邦软件,中世纪大奖"的标牌扑面而来,临街而立的经销公司门庭若市,四通、科海的灰蓝色高楼更是鹤立鸡群。与中关村川流不息、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关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人士来说,恐怕对酒仙桥和中关村不会感到陌生。前者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投资项目,曾为新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部电话。后者则地处北大、清华、中科院所等为依托的智力密集区,曾一度享有"中国硅谷"的盛誉。历史固然极其辉煌,如今的业绩也足以引人注目。酒仙桥北京电子城的1997年销售收入达107亿元,中关村在信息产业方面的销售收入每年也在百亿元以上。但无论是辉煌的历史,还是突出的业绩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现实,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大潮涌动的时代,在世界 PC 机市场,软件产业和电信产业日趋升温的今天,酒仙桥北京电子城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待解之惑。走进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结联世界,着想中国"的广告随处可见,"购连邦软件,中世纪大奖"的标牌扑面而来,临街而立的经销公司门庭若市,四通、科海的灰蓝色高楼更是鹤立鸡群。与中关村川流不息、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二三线市场的地方品牌要升级,而国际4A要下沉拓展新的服务面,于是,它们的相遇与碰撞成为必然。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品牌也遇到了瓶颈,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时4A公司也希望能开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却很漫长。"沿着高速公路,从上海开车到苏州用了45分钟,但是4A公司进入苏州却用了20年。4A公司1992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当地与二三级市场的品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14,(1):79-79
@新浪科技:在中关村e世界电子卖场遭遇商户撤离,经营公司变更的动荡之时,中关村海龙、鼎好两大老牌电子卖场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市场和政策两大因象的推动下,随着最后一批经营电子产品的商户撤离,中关村这个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市场将失去原有的光环,而依托它谋求生计,从事电子产品经营的这一群体将逐步瓦解。  相似文献   

17.
第一桶金     
雪小禅 《商界》2005,(9):92-92
这是中国IT业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为北大天正总裁黄斌。1993年,黄斌在中关村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面攒机子,那时他们的资金只有3000元,但却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NASSCOM 12月13日,从事ITO(IT服务外包)业务的文思信息技术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代码:VIT),融资6502.5万美元,成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文思的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据《商务周刊》所知,园内另一家服务外包企业博彦科技也已进入上市准备期。"未来一两年内,园区还会有2—3家服务外包企业上市。"中关村软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人》2020,(1):14-15
过去35年,柳传志一直是联想的化身;过去20年,他一直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象征。他被称为"教父",马云说:"中国有柳传志,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或任何企业家的教父,他就是中国企业界的财富。"雷军说:"在每一个中关村人的心里,柳传志都是中关村的教父"。  相似文献   

20.
黄晓云 《中国市场》2012,(51):19-23,18
<正>段永基,公认的"中关村村长",被尊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柳传志盛赞他是一个连柳本人都难以比肩的人物;他曾巨额投资CDMA项目却惨遭溃败,中关村科技巨亏也致使他引咎辞职,但他似乎不在意外界的褒贬,对于公众的遗忘也表现得相当从容。习惯于"出走",而不是固守,是段永基的特点。他最讨厌的性格是懒惰、固步自封;他的生活信条是"不上高山突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