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坚持“兴工强县”、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采取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内增外扩、多路并举的有力措施,致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机制,促进了农村劳力转移就业,做大做强了劳务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县11.43万农村劳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6.94万人,  相似文献   

2.
陈锦标 《南方经济》2004,(10):19-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批富余的劳动力,作为职能部门如何为民分忧,做好就业工作,关系到执政为民的大问题。揭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了“打基础,抓实效,促发展”的新思路,并采取了得力措施,开创出了该市劳动力转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铁岭、朝阳、葫芦岛等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所到之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简称"三联动")如火如荼,联动体系与机制已初步形成,正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如何加快京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魏月 《首都经济》2003,(2):31-33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突出,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下岗职工增多,每年新增劳动力也日益增长,城镇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巳非常有限。武宣县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该县是广西的贫困县,又是农业县,2002年有农业劳动力22.66万人,按武宣农业生产的条  相似文献   

7.
《老区建设》2007,(5):F0003-F0003
为了帮助“四缺”(缺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群体脱贫增收,都昌县在去年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二条腿走路办法,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力技能培训的力度。一是请专业老师讲课。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学习专业技术后,到外就业。二是输送贫困子女到职业技校和扶贫办培训基地学习培训,毕业后由校方推荐到外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李明 《发展》2003,(6):45-45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加制度供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和制度服务,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改革户籍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和公民权利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如今城乡经济互动、开放一体的发展趋势下,已不合时宜。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别,在此基础上建设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村居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4亿人。按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只需约1.2亿人,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只需0.6亿人,合计只需劳动力1.8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4亿人。而且,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效地转移农村富…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秉丞 《发展》2003,(9):64-6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定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但是,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步伐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做…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农民工的公共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培训师资匮乏、培训教材不够通俗易懂、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整合培训师资,共享培训资源;完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很难。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市场所提供的劳动力偏偏不是企业想要的,而企业需要的各类技术工人市场上又恰恰没有。显然,我们并不是缺少一般的劳动力,缺少的是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力,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做好以下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法律援助体系;调整结构,拓宽就业空间;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13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就业论坛上说,通过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超过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