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有经济在其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八十年代的“私有化”浪潮后。西方国家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国有经济的作用,而是进行了以产权制度 心,以结构调整为特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控寻国有资产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其改革经验对我国国企改革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公有经济为主体,非公有经济为补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的,不能用“重要组成部分”来否定“补充”的提法。必须在数量上保证公有经济的优势,“退出论”混淆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本质区别。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增强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集体经济不能起独立作用,它总是从属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它只有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连接在一起,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必须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控制、支配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提高其它领域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过程中发挥财政的重要作用不能继续沿用传统体制下的旧做法,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从而消除产业调整、企业重组的障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做出的两大战略部署之一。而要实现之一任务,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国有经济要有有效的退出机制。现有国有经济总规模偏大,地区布局、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迫切要求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影响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建立的因素,既有传统观念、不成熟的改革理论,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固化状态、证券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必须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民经济的主导和基石。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强化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于巩固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实质是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并按照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划分,调整原有已经形成的国有经济布局和构成.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正在确立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不能再寻求通过全面增加国有资本投入、扩大规模来发展的模式了,而应重点推进实质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建设.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为国有经济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构造条件.因此,建立有效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它的公布施行,对于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本法规定的调整范围学界尚有不同观点,本文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就《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做出简单的分析及说明。  相似文献   

8.
谢小妮 《大众商务》2010,(1):203-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它的公布施行,对于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本法规定的调整范围学界尚有不同观点,本文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就《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做出简单的分析及说明。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为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指明了方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必将极大地推动国有经济全局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指以市场经济中国家的经济职能为依据,以币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须掌握和必保的行业和企业,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增强国…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管理应该积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把国有资产的管理看作是国民经济宏观调节的一个工具和杠杆;把国有资产看作市场经济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之间的砝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的调解和运营国有资产.为此必须将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在资本经营和授权经营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委托代理机制的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的运用和管理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1.
从按产业特征划分的有关经济数据看,上海的国有资产结构正在优化,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领域正在有序退出,数量的相对减少,带来了质量的提升.从优势、均势与劣势产业中看,上海国有资产正在凸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上海国有经济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晰。从国有资产发挥控制力和获利力的角度着眼,国有经济调整时可以依据不同的指向,确定国资调整的方南与力度。  相似文献   

12.
搞好国有资本运营,实现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是十六大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股权集中导致政府干预过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资本的运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国有资产的退出机制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规范国有资本运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众多问题.当前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过广,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造成重点领域缺失;国资监管体制不健全,国有经济的创新效率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要求.在混合所有制导向下,应明确国有资产功能定位,分类推进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基于国家战略性目标增强资产流动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14.
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归纳了我国30年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及规律,在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注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及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立法与司法保护、改革中制度体系的内在自洽性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在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中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完整的国有资产评价体系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新体系的需要,是加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监督的需要,更是政府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制定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改革的步伐,通过有效的改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应采取措施尽快促进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使其对福建经济的发展起更大作用。应在总结以往林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上海增强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国有经济的现状,增强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要求:保持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提高国有经济贡献率;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引导非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国有资本的聚集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经济创新力;实施国有经济战略重组,提高国有经济市场力;搭建各类资本联动平台,拓展国有经济辐射力;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造,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界定明晰对经济运行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产权的缺陷及其弊端从理论上讲就在于国有资产的产权虚置现象严重。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制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就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思路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产权明晰”和所有者职能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经济活力增强,规模增大,但控制力、影响力有所下降。公有制主体地位下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带来过量投资、重复建设、比例失调、影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需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数次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从原先一管"管企业"为主逐步发展为以"管资本"为主,并逐步构建起了一个三层三类全覆盖的全新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新模式。该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发展动力与活力,摆脱原先的制度性束缚,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新的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