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要约收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重要收购模式,也存在力不从心的地方,需要强制要约收购予以弥补。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实施强制要约收购的目的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要约收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从各国的立法例出发,归纳出其基本的法律特征,并且通过对强制要约收购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2.
要约收购是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形式,其涉及主体众多,而各主体在要约收购中利益冲突较为明显,加之需要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极易引起股价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此各国证券立法都将要约收购作为重点进行规制以求缓和冲突,均衡利益.通过对要约收购的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采取了积极鼓励和严格规范的态度,但从相关规定来看,仍然存在缺陷。《证券法》对强制要约收购义务的承担及豁免作了规定,但对于豁免的条件、程序等过于空泛;协议收购制度中必须强化其信息披露义务和依法承担强制要约收购义务;《证券法》未对反收购措施及一致行动人问题作出规定,应对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进行具体限制,并对一致行动人及范围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引入我国后,在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收购方及其中小股东的利益,阻碍了收购的进行。因此,在肯定该制度价值的同时,需要对其予以完善,主要是通过对收购方要约收购的豁免制度以及须经股东会同意通过的制度安排等,来平衡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从分析公司收购问题着手,论述了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在立法上提出要约收购人及目标公司董事会的行为,建立权益披露制度和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并限制目标公司董事会在收 购中采取反收购措施,从制度上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公司收购规则是规范公司收购与兼并行为的准则。本研究认为:公司收购规则可分为强制法公司收购规则、自律性公司收购规则以及强制法和自律性收购规则并举三种模式。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公司股东待遇平等原则和信息充分保护原则。我国学对公司收购信息规则中的原则,一般认为应坚持信息充分披露原则,但本认为公司收购的信息规则应包括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确认、信息禁止和信息责任等五大方面,因此在确立公司收购信息规则的原则时,以“信息充分保护原则”较为准确。我国目前急需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立法,并增强立法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实质性要约收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形式不合理、要约收购价格制订失败、收购支付方式存在局限、股东维权意识薄弱等方面,解决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拓展收购专的资金来源,并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事件是我国第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市场化要约收购案例。收购方与反收购方激战43天,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收购与反收购表演。尽管中信收购最终未能改写历史,但其对我国的证券业、并购业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带给我们颇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资讯     
《全国商情》2012,(Z3):8-9
备受业界关注的新闻雅拒百亿美元收购4朋1日,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集团表示,该集团已经向雅芳提交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是该要约被雅芳公司驳回。  相似文献   

10.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要约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约效力包括要约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和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问题,英美法和大陆法的规定不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则折衷和调和两大法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余正 《现代经济》2007,6(8):139-140
在对要约的答复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一是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的修改;二是由于传递过程延误导致要约答复在规定的期限之外到达要约人。我国《合同法》将上述要约答复视同于承诺,但是赋予要约人进行及时否定的权力。本文引入“准承诺”这一概念来反映它们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强制要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要约制度是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法律制度。其目的是在上市公司的控制股转移时维护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利益的衡平。然而,该制度也存在消极影响,即可能会提高收购的成本,从而减少收购的发生。对此制度进行法理分析,剖析其积极与消极效应,对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约与承诺是合同订立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判断合同成立与否,各国法律均从要约和承诺两个方面予以判断,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要约与承诺规则。但我国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只作了原则性规定,而未对要约与承诺制度作具体规定。事实上,在目前合同实践中,无论是法院还是仲裁机关在受理合同纠纷案件时,都不断地遇到这方面问题,由于无法可依,使审判实践和仲裁实践遇到种种困难。因此,借鉴国外要约与承诺制度,结合我国实际,从立法上增加对要约与承诺制度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合同立法,指导合同实践,无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要约和承诺确定为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继承了要约与承诺应完全一致的传统原则,又汲取国际公约中关于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为新要约而作出非实质性变更为有效的新规定,这对促进贸易发展和交易快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约、承诺是订立合同的方式。电子商务合同因其与传统合同相比有诸多不同,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合同的要约与承诺和传统合同的要约与承诺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合同的要约撤回、撤销与承诺的撤回等相关问题上。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     
《中国科技投资》2013,(18):16-17
蒙牛124.6亿港元收购雅士利汇丰渣打提供全部融资对凯雷集团提供支持的雅士利国际的收购,将是蒙牛乳业进一步提高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市场份额计划的一部分。根据双方协议,蒙牛乳业将向在香港上市的雅士利国际的股东发起一次强制要约收购。蒙牛乳业的现金出价对后者的估值是124.6亿港元(16亿美元),相当于每股3.5港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公约》)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统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然而文本上的统一只是实体法统一进程中的初步阶段,《公约》在实践中的统一适用需要公约的解释规则来保障。《公约》解释应考虑《公约》的国际性质,促进《公约》的统一适用,因此应当一秉诚信来解释《公约》,尽可能地从《公约》本身寻找补缺的一般原则,同时参考借鉴其他国际法律文件和其他法域的《公约》案件。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公司通过要约收购、协议收购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目标公司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票,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目的的法律行为。由于少数股东持股处于弱势地位、理性选择以及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致使少数股东利益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而这些损害主要来自于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对于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而且也是股东权平等的必然要求。少数股东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直接诉讼和代表诉讼来维护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建立了以安全评估为主要手段的数据出境管理机制,成为我国数据治理的最新标准。继RCEP之后,DEPA的出现为我国深度融入国际数字市场提供了崭新的理念依据与路径选择。未来我国顺利加入DEPA后,该《办法》将对我国与DEPA其他成员国的数字贸易自由度与流畅度产生实质性影响。通过解读二者的数字贸易规则,考察该《办法》与DEPA在理念与制度方面的具体差异,挖掘二者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制度衔接路径,有利于明晰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发展前景,在对外数字贸易中贯彻落实我国安全与自由兼顾的数据跨境流动理念,最终在国际数字贸易治理领域中走出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20.
无罪推定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容,但并未确认其中关于沉默权的规则。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确认沉默权规则并适当的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