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塑造是个长期工程,青岛和燕京都是全国性品牌,与此相反,华润啤酒所收购的雪花、华丹、黑狮、瑞德、莱格以及蓝剑等数十个品牌都是区域性名牌,但这不等于华润啤酒就不重视品牌的塑造,伴随着华润啤酒资本战的将是品牌战。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15):54-55
三巨头重新排位,雪花铺量第一 近期,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分别通过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的经营业绩。据年报有关数据显示。华润雪花出品的全国品牌“雪花啤酒”2005年产销量高达158万吨,已超过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3.
1月9日,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宣布,联合实施打造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一方是属意打造全国品牌的中国啤酒业亲贵,另一方是大名鼎鼎的营销咨询大师,专家预测,他们的握手预示着中国啤酒业已经从单纯的收购和兼并,进入到全面品牌的竞争阶段。那么,作为中国啤酒业最大的产业整合者华润如何将并购战略的成功“进化”为品牌战略执行的成功?华润到底是否是中国的“大摩”?且让我们听听华润啤酒老总王群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华润雪花的私家地盘。青岛、燕京、哈尔滨啤酒等全国性啤酒品牌的“轮番进攻”仍然无法撼动华润雪花的主场地位。天津啤酒市场的年销售容量大约为40万吨,华润雪花牢牢地守护着属于她的半壁份额(在天津市区,华润雪花的市场份额更高达70%)。金威入津使业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津门市场。  相似文献   

5.
河北啤酒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不设防的市场,因为在本地没有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基本是区域性品牌分占市场。在河北市场周围集中了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啤酒巨头,他们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都把河北划入圈中,在进入市场时,这些啤酒巨头都选择了中高档市场,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而来自河南、山东的低档啤酒,则通过低价渗透,蚕食河北市场,因此整个河北市场呈现出多品牌混战的局面。虽然河北啤市暗流涌动,但我们却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脉络,一是外来品牌多采用听装啤酒进入河北市场;二是河北本土企业开始跳出低价竞争的泥沼。打造中档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6.
赵菁  周淼 《广告导报》2004,(6):55-56
我国现有啤酒企业400多家,啤酒产量发展迅猛,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有23家,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当前,国内颇具实力的啤酒品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惠泉啤酒、金威啤酒等(如下图: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7.
除了土著品牌珠江,金威,惠泉,雪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重啤等品牌也插足华南,一个东莞竟然容纳了三大啤酒品牌100万吨的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洪帆 《糖烟酒周刊》2006,(15):46-47
2006年,华南啤酒市场风云际会。珠江、青岛、华润、金威、燕京、金星、重啤等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广东市场的排兵布阵,布局完成之后,中盘拼杀将如何进行?外来者如华润、燕京如何攻,本土强势品牌珠江、金威又如何动作?谁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4,(47):47-47
华润雪花将合资浙江西泠啤酒,麒麟入股大连大雪,韩国啤酒巨头入渝布局西南强力促销,哈啤直言欲做中国强势品牌,燕京(莱州)海德尔俏销韩国……  相似文献   

10.
明君 《成功营销》2012,(5):104-104
占据规模优势的华润雪花,在产品定位上稍微提高一点点,就意味着上亿的利润增长。2005年,在完成旗下品牌整合之后,华润雪花开始启动品牌建设,向中高端发力。2012年4月,华润雪花正式对外宣布:华润雪花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销量突破1000万吨啤酒企业,位居全球前五。自2006年以来,雪花产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数据来源: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这个结果对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品牌》2011,(9):66-68
华润雪花3亿收购西湖啤酒 中国最大啤酒商、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8月2日表示,其以总价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了日本朝日啤酒杭州西湖啤酒剩余55%的股权以及浙江湖洲啤酒剩余的25%股权,华润雪花啤酒是华润创业旗下附属公司与SAB Miller plc的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2.
秦晓敏 《糖烟酒周刊》2004,(48):A024-A025
浙江省有47家啤酒企业,其中大部分规模较小,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仅7家,尚未形成绝对占优的品牌。近两年,浙江很多啤酒企业被外来资本并购,形成了英特布鲁和华润两个大的系统,并购后的浙江啤市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3.
经过“圈地运动”式的企业并购,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携手国际啤酒巨头SAB介入啤酒业务以来,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近40家,总产能达560万吨。这个产能甚至超过了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但问题是,华润雪花怎么“消化”好这些被并购的啤酒企业,将这些企业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4.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4,(50):A043-A045
2004年啤酒行业进入了后并购l时代。一方面。国内啤酒第一军团的青岛、燕京、华润基本上完成了对国内市场的布局,开始对所并购企业的整合,苦练内功,锤炼新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二三啤酒军团表现活跃,紧锣密鼓地进行并购,使得区域性市场啤酒品牌数量增多,未来啤酒市场充满了变数,竞争也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5.
三次出击安徽市场,华润通过并购圣泉、廉泉、龙津、雪地,占领了当地40%以上的市场份额,确立了强势品牌地位。没有了龙津在合肥市场的全面争夺、雪地在皖北低端市场的牵制,华润在安徽市场销售投入逐渐减少,开始回笼资金。对觊觎这块市场的其他啤酒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一些外来品牌纷纷进入安徽市场。但对华润来说,这些品牌还构不成威胁,真正的问题还是来源于内部的整合,确切地说,是如何整合原龙津、雪地的销售渠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国的三九寒冬,真正的“冷酷到底”。相比啤酒淡季中其他的低调啤酒品牌,总部设在北京的华润啤酒集团却在严冬里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内,华润三次动员全北京的各类媒体,一改往日一谈数字就退避三舍的做派,对外界就一年来的经营状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其主要“头儿们”也不失时机地频频出镜,到处宣称:“雪花啤酒新年必将会有大动作!”2004年1月9日,豪华的香格里拉饭店内,雪花啤酒牵手世界营销巨头科特勒营销集团,与华润啤酒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照雪花啤酒新闻通稿的说法是:旨在联手再塑雪花啤酒全国性强势品牌形象。看似轰轰烈烈的高调出声,其实背后是雪花啤酒不为人知的苦衷……  相似文献   

17.
小刘 《糖烟酒周刊》2007,(11):124-125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从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个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所在的市场也很封闭,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如青岛、雪花、燕京来说,可以依靠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对于小品牌来说,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18.
黄更 《华糖商情》2001,(16):30-30
西南是我国啤酒业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2000年.青岛、华润、蓝剑、重啤等几个巨头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市场大战。但是,这一系列的争战对云南啤市影响不大。云南是我国啤酒工业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2000年。云南省啤酒总产量仅为15.68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啤酒产量的排名中位居倒数第8位。产量少、消费量也少,所以云南省并不像山西、天津那样由外来品牌居主导地位,地产啤酒就基本上满足了本省消费的需求(2000年,云南省啤酒产量还出现了负增长)。云南啤酒外来品牌很少,量也不大,不足以影响到云南啤市的品牌格局。  相似文献   

19.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活动行销是智慧之选,然而活动行销又是一柄双刃剑,做不好吆喝也赚不着一声,还可能落下做秀的嫌疑,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江科考探险,用充满故事性的活动结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的行销案例,在啤酒市场燕京,青岛,华润三足鼎立的今天,雪花凭借大气的策划和充满勇气的实践,为华润萧洒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