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史娟 《全国商情》2006,(12):91-92,110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会计监管模式之一,是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范信息失真,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治理内部人控制而实施的一种会计监督制度。本文对该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主要有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陷、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治理:增强法制观念,加大会计造假成本;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完善和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减少会计虚假信息施展空间;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3.
政治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有助于减少政府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维持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政治信任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有效的信息是政治信任形成的基础.通过从政治信任和合法性的视角探讨政府会计的改革问题,认为政府会计改革应以增进政治信任和减少合法性差距为基础,从沟通机制、制度机制等方面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研究,有利于有效地治理会计舞弊行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私欲膨胀、融资或再融资、防止“戴帽”或退市、操纵股价等内因和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政策缺乏前瞻性、业绩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外因。  相似文献   

5.
全流通下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格局下“一股独霸”使内部治理机制扭曲,市场监控乏力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缺位又导致外部治理缺失,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应强调以内部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管理会计对公司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完善公司的权力制衡机制;对董事会职责履行及公司监控机制提供支持;提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完善经理人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解决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作用,需要创新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对管理会计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及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7.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防范会计舞弊有着重大意义.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会计本身的原因,而是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对管理当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有关.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除了完善有关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外,应当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特别处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特别处理制度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发挥治理作用:一是对大股东的治理,即接管ST公司的控制权;二是对高管的治理,即变更高管或对现任高管施加压力。在这两条途径中,接管控制权是特别处理制度发挥治理作用的主要途径,而地方政府干预显著降低了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公司的治理结构密不可分。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及其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前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企业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首先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分析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总结会计基础工作的经验,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有效结合起来,使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吉林 《全国商情》2009,(14):78-79,8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代理双方的矛盾冲突,建立一整套良性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产生.而会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权力制衡的制度安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本文在委托代理观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本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监督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转型时期经济“过剩”的特征、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全面“过剩”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而经济转型又为收入分配失衡提供了体制“便利”。因此,治理“过剩”的根本途径应是通过制度完善与制度创新来规范当前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3.
“排异”是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国企后产生的普遍现象,其结果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甚至使其流于形式.“排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原企业制度中的消极因素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攻击”;新旧治理机制融合的难度.克服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排异”现象需要从完善市场环境、创新企业文化、规范国资委职能、理顺新旧治理机制关系和改革经营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计信息系统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系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存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公司控股权残缺,股权过度集中,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有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提供保证。如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增加透明度,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遏制腐败等等。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和执法力度;完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监督经济健康发展、制约权力规范运行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免疫”系统.金融审计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治理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实现途径.因此,应通过提升审计层次,从宏观上推动国家治理;完善审计方式,增加专项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的比重;改善审计组织管理,整合优化审计资源等措施来发挥金融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红  李存森 《全国商情》2006,(6):62-63,59
本文从论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特征入手,说明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财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指出了在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会计监督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会计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健全,是产生企业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也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防止会计造假、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是会计目标转化为会计现实的唯一途径。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关系到会计准则本身的成败。我们在对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执行应减少会计选择,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权衡会计准则的执行目标,考虑执行成本,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制定严厉的法律制度,提高会计准则执行中社会舆论的监督的地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内控制度从对手工会计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而完善会计电算化体系,促进会计内控制度改革需要规范会计岗位分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健全会计规章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规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保障会计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