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建集权化的财政投融资体系,严格按照公共需要和宏观政策意图,把每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财政投融资来源,以及资金使用规模、具体使用项目、各项资金使用的条件和使用收费等等,都象财政预算一样,明细编入计划,即财政投融资预算。那么,财政投融资制度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转型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史上日本的财政投融资经历了两次转型,两次转型的动因、内容及效果各不相同。其早期财政投融资成功的经验及后来失败的教训,对于如何提高我国财政投资效率、防范财政投资风险以及寻求以财政投资为主的财政政策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市场农业需要新的财政支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农业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适应新形势,发挥财政职能,建立与市场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财政支农体系,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进一步清理和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地方财政困局问题再一次凸现。如何解开这一困局?《上海国资》就此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杨继莲 《魅力中国》2008,(4):114-115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瑞波 《山东经济》1997,(5):53-55,6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投融资在实现全社会资源的高技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财政投融资相关问题的认识也就成了人们近期讨论的一大热门话题.本文在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基建投资来源趋于多元化,项目管理方式逐步走向国际化.基建财政财务管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王淑清 《辽宁经济》2001,(11):42-4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问题是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多年来抚顺市财政为发展地方经济,支持各项事业的发展,委托投资公司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贷款资金,据调查截止2000年12月末,财政贷款余额为142933万元,已回收10889.4万元,占10%,逾期贷款失效率达80%,笔者认为从现在起财政信托的干部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加强对财政投融资债权的管理,为抚顺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投融资为依托,拓宽财政理财渠道。  一、财政债务的形成及其原因受投资…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公共品财政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宇 《山东经济》2007,23(6):70-73,7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与政府主体缺位和不到位、财政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地区间逐步均等化的力度不够等有关。财政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文章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多主体、“三模式”分类供给体系,明晰政府财政职责,大幅增加财政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晰各级财政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事权划分和财力分担,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地区间逐步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职能混乱、渠道狭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诸多体制缺陷。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及对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这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农村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推进自身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陈伦伦 《改革与战略》2008,24(11):38-40
文章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分类入手,着眼于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从当前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宜  张峰 《乡镇经济》2009,25(1):120-123
苏南、珠三角和北京京郊三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导致当地农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户融资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但共同之处在于农户融资都存在供给不足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的情形。这就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尽快完善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杜君楠 《特区经济》2008,228(1):26-28
二战后,财政投融资倍受一些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视,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障碍之一。通过对日本等其他国家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和实践进行剖析,探索和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活动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实践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策性投融资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文章通过对构建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的必然性及其原则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的现状与不足,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运用新的投融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地方政策性投融资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调控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空间资源再生、再分配的问题,需要进行城市更新。在此过程中,城市更新投融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当前我国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形势下,拓展、拓宽融资渠道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寻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开发建设、企业经营等在投融资方面成功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背景,总结对我国城市更新投融资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提出我国城市更新投融资制度建设的思路与构想,从而为城市更新投融资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对我国城市更新的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锐  刘洋 《改革与战略》2008,24(7):56-58
文章着重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港口投融资的法律及相关政策,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颁布前后我国港口投融资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梳理了现阶段我国港口投融资的宏观法律环境。文章通过分析,对建立政府在投融资制度中的角色转换以及促进投融资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殊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企业经营缺陷、资本市场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风险投资机制不规范等,是造成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从设立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保理融资、产业集群内担保贷款等方面创新间接融资渠道,同时扩大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和加大政府扶持来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公维才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3-115
当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已全面展开,但由于传统认识偏差、财政投入匮乏、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践中出现了“一大”、“二低”、“三难”等问题。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制度建设是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20.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5,16(1):50-70
This paper discusse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favor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 over schooling and urba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over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urrent migration policies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ldren of migrants. A more balanced investment strategy across rural and urban regions and types of capital is appropriate. Private funding for education through tuition and fees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can supplement government funding and make schools more financially self-sufficient. However, if this policy is enacted, capital markets for financing education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avoid discouraging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from attending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