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科技减灾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减灾科技尚未系统建设,这里的减灾指综合减灾意义上的灾害综合治理及其研究,不指专门的单灾种问题。联合国于1989年成立了“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及科技委用来指导全球减灾工作,而中国迄今尚无一家专门从事大灾巨灾综合研究的机构,不仅难对付当今频发的事故及灾害,更难面对未来的区域性变化所带来的种种不可持续因素。科技减灾的内容十分丰富:()仅以供灾为例,就是要对洪灾治理予以系统描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找到水患年复一年的原因,多些居安思危。(2)构建防洪新体系,要建立防洪效益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我国防洪减灾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法律自身运行规律;执法、司法及监督;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防洪减灾法律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拉萨河城区段以防洪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在注重防洪和娱乐功能的同时,如何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值得关注。本文针对四位一体中的弱项“水生态”和“水景观”,提出了六个保护建议,并提供了具体思路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洪水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之一,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就洪水产生的原因作详细分析,并对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与气象相关的灾难越来越多。不少国家已经或开始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战略。有专家认为,加拿大的应急反应和灾后恢复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本文试图从立法、防灾减灾国家战略、应急准备计划、政府职能、应急管理、国家灾害管理系统、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研究、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标准与规范、灾害风险与薄弱环节评估、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气象预警、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全国性防灾减灾网络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分析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战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并指出了各类措施所体现的防洪策略思想和要点,以及蓄滞洪区是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重属性的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洪水与生态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延松  茆小利 《经济师》2007,(12):277-278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经济基础雄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的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问题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文章通过对长江流域洪水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长江洪水减灾的对策,为有效地营造洪水与生态建设体系作了方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云南省“九五”期间科技防灾减灾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云南省“十五”期间科技防灾减灾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与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我国防洪减灾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法律自身运行规律;执法、司法及监督;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防洪减灾法律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由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四川省政府组成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将用5个月的时间拿出震区的重建规划。潘岳表示,灾区重建不能是简单的恢复,规划环评应该作为重建规划的基础依据,为长期减灾防灾机制的建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融合了生态智慧的震后区域复兴对于实现“自然-社 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1”东日本大 地震后,日本政府为应对地震及海啸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造 成的破坏,整合优化原有的多个自然公园以成立“三陆复兴国 立公园”作为推动区域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基于生态智慧 的灾后重建新途径。梳理以三陆复兴国立公园为核心的日本 东北地区区域复兴再生理念、具体措施及建设支撑体系等内 容,总结依托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灾后重建和区域复兴策略 与经验,即在进行基础设施恢复和防灾减灾建设的同时,开 展自然保护与修复及相关产业复兴,并推进文化教育。立足 于这一可推广的模式,从生态智慧的自然观、资源观、文化 观、生命观,以及规划管理经验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灾后重 建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广东省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和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现,以实现水利现代化为总目标,以确保水利安全为前提,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重点,继续把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洞庭湖洪水生态态势和灾链结构,从洞庭湖流域内生态治理和江湖生态协调两个方面论述了洞庭湖洪水治理与减灾的主要对策,以达到根治洪水,实现湖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民本经济"脱胎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兼与单东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经济”,导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企业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公民本位论”。民本经济是自主经济、权利经济、法治经济,其中凸现了国民经济中公民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意义。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从“体制外”发展起来的、“适应政策许可的民营经济”向“拥有制度保障的民本经济”的转变是必然的。兴民本经济富百姓与行民主政治强国家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减灾救灾是我们不懈探寻的艰辛领域。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公众舆论形势较以往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救灾减灾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救灾减灾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式下救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推进救灾减灾工作创新发展,是每一个救灾减灾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笔者浅谈下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7.
赵黎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47-248
近年来,巩留县气象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建立健全巩留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对提升巩留县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介绍巩留县气象局应急管理体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巩留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有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湖南省水旱灾害防御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湖南省气象局“天擎”大数据中心,充分整合“气象+水利+水文”数据,采用JAVA、Python、HTML+CSS等跨平台开发语言,B/S、SOA、“云+端”架构,虚谷、Star Rocks 2.0数据库研发,针对湖南省、市、县水利部门、中小型水库和电站的本地化业务需求,提供基于位置的流域和集雨区的面雨量预报、气象预报预警、来水预报、水位预报、入库流量预报和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等综合服务,有效提升湖南省防洪调度、安全度汛、发电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比例论﹄到﹃控制力论﹄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认识的新飞跃□向世聪一、“比例论”与“控制力论”的内容“比例论”是我国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之初提出的,它是为了保证我国国有经济的公有性质,对国家拥有、个人拥有资产进行数量限制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明朗,在政策刺激下.经济进一步回升已成定局。如果说应对危机是“救火”的话.那么“后危机时代”的主要任务应当及时转到“灾后重建”上。我们认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就是加大改革力度.为发展方式转型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危机导致的内外环境变化.也给改革带来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