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新中国70余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经历了个体经营、集体经营、双层经营和新型经营四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有效和谐,前提是集体经济职能有效发挥,重点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培育,保障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配套的四点经验启示,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加强农业保护,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鸡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大力推进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能繁母猪和奶牛等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业务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诸多问题,本文以鸡西市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为例,探索出适合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哈密地区逐步开展农业保险试点推广工作,在保险产品种类创新、保险赔付等方面,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防范和减少农业风险损失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农业保险支持与地区"三农"经济发展不能有效对接,未能充分达到互惠共赢。本文就如何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地区农业发展有效对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领域从不缺乏"工匠精神",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精耕细作严谨的方式和态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为种种原因,当下农业"工匠精神"在不断衰退。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是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方针,积极培育和弘扬农业"工匠精神",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是提高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面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应该继承和弘扬农业"工匠精神",助力我国农业进入质量时代,不断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核心,因此分析农业保险需求的不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相对风险规避视角,本文采用局部风险规避函数和期望效用函数构造了一个局部最优农业保险购买模型,发现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小会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降低。另外,基于2007-2013年全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分析了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收入占比降低,农业保险需求降低,并且我国农户对农业风险具有递增的边际敏感性,与理论分析一致;农业保险产品不能有效覆盖生产农业的自然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赔付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就是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从农业保险主体的供给方面、农户的需求方面以及政府行为三个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有效促进河北省自身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司是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基于公司视角评估农业保险效率,对于确保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公司农业保险业务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构建了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市场份额选取五家保险公司作为样本,采用DEA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整体效率、技术效率均为弱DEA有效,规模效率均为DEA有效;而阳光农险、安华农险和中航安盟三家保险公司整体效率均为DEA有效,即既技术有效,又规模有效。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政策转型下,财政部门也在不断地增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一定程度上使农业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农业财政有效投入,有利于农业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地利用与配置.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政策转型的农业财政有效投入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巨灾发生频繁的国家,但至今尚没有建立有效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究其根源,农业巨灾保险的正外部性是产生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并实施对农业巨灾保险的补贴机制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方式变迁与科技供求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取得生存资料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提高了一定土地面积上人口的承载量。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供给者,指出科研成果虽多、有效供给不足,然后分析农业科技需求者,指出需求强烈、有效需求不足,最后分区域提出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取得生存资料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提高了一定土地面积上人口的承载量。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供给者,指出科研成果虽多、有效供给不足,然后分析农业科技需求者,指出需求强烈、有效需求不足,最后分区域提出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韶关农业的发展现状,发现韶关农业存在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失衡、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和科技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大农业科技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有效需求来提供有效供给、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发亮 《中国金融》1991,(11):52-54
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与增加农业有效投入的关系为了支持农业跃上新台阶,农业银行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并且给农业一个合理的支持比例。但是,我认为,贷款达到了比例要求,并不就等于增加了农业的有效投入。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目前对农业贷款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项目贷款多,落实难,发放慢,用途不当等问题。这就说明信贷规模占满了,比例达到了;而由于贷款在发放、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经济效益不佳,仍然不能达到增加信贷有效  相似文献   

15.
田乾 《时代金融》2009,(7X):33-35
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其他部门经济的贡献依然非常重要。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的局面,笔者试通过分析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企业组织的现状问题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特点,从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农业保险企业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效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配套等政策,引导社会必要的资金投入农业,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农业现代化对财政支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如何拓宽筹资渠道,有效使用和管理支农资金,已摆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加强其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殛待积极探讨。论文首先对农业保险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进而从农民、保险公司、政府三方主体行为出发,探求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方主体实现有效合作的条件,并对三方主体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以加强三方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角度完善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政策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恰当,就能促进农业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效应,导致农业有效供给下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财政支持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在财政支农总量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不力等。由于以上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财政对策:逐渐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正确界定财政支出农业的范围;加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的推广和扶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农业公共产品的投入;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调整财政农业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0.
嵌入性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隐忧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基础依然不够稳固,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难以持续转化为有效需求。本文从制度的嵌入性视角出发,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长远发展存在的隐忧。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缺乏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而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则与制度嵌入的经济、社会环境有关。论文提出了重塑制度环境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