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金融以实践领先于理论的方式迅速发展,在为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和住宅商品化提供了强大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发展区域不平衡、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不足、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房地产资产泡沫不同程度存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股市与房地产泡沫起源及崩溃的政治经济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维江  何帆 《世界经济》2008,31(1):3-12
本文对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起源与崩溃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指出,在改革的次序上出现了金融系统改革先于企业系统改革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系统和金融系统结构性的不匹配是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积累和最终崩溃的根源之一;我们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些政策失误的国内政治根源。行政机构的制度安排对局部和个体利益的轻视及纵容,导致相关省厅在集体层次上存在冲突、倾轧,错过了预防及治理泡沫的机会。日本社会出现的与膨胀的泡沫激励相容的贪婪和腐败,是造成经济泡沫不断扩大并最终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房地产泡沫日益显现,通过构建衡量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过度的评价指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房地产泡沫与金融支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围绕如何防范房地产泡沫提出了风险预警指标和加强内部监控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书架     
《浙江经济》2012,(7):58
《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巴曙松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35.00元如何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发展中趋利避害?本书以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崩溃为案例,试图分析其发生的机制与逻辑,并探讨政府、企业应对泡沫崩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对日本经济打击非常严重。中国应该吸取教训,预防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防止银行业在房地产领域的信贷失控,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保持汇率稳定,灵活运用利率等金融杠杠来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 《南开经济研究》2003,(2):60-62,79
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的“泡沫争议”来讨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并对所谓的泡沫现象作出理论解释,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由投资热所引发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迹象已经出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交叉化,是形成当前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防范房地产泡沫的膨胀首先要杜绝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中的实体虚拟与泡沫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所谓资产价格泡沫,就是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其理论价值离得太远。实质上,美国次贷危机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华尔街金融巨头对房地产等资产的市场估值太高而最终汇聚成的一个巨大金融泡沫。当这个泡沫于2008年特别是该年下半年开始向其他领域、其他国家波及后,最终便导致了近百年来全球罕见的金融海啸,致使全球经济中的信用体系、金融安全体系岌岌可危,直接影响到了全球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鉴于房价持续下跌和信贷环境日趋严峻对美国经济构成的沉重压力,有人担心,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的日本一样,美国也将经历十年的经济停滞。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动力包括廉价资金和金融自由化,而且,当时的日本正如美国一样,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不可能出现全国性的下跌。在房价的全国性下跌成为事实之后,借款人大范围违约,而银行则削减了贷款。最终的结果是年均经济增长率不到1%的十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中国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泡沫,地方融资平台,地下金融盛行使得中国金融存在巨大的隐患,金融的安全与危机关乎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从影响当前金融稳定的几个角度来分析中国金融存在的风险是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究其原因,土地投机是造成房地产泡沫危机的最根本原因;银行和金融机构则是最有力的"帮凶";政府连续失误的金融政策,则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关键"。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打击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才能防止或降低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产价格膨胀与日本泡沫经济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与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的情况如出一辙。_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宽松的资金面和市场信心是推动中日两国资产价格上涨的共同因素。而中日两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依靠间接融资的金融体制,成为导致两国资产价格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与日本相比,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化解,不会重蹈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覆辙。但短时间内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为此,中国应该积极总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教训,从日本政府的应对政策中得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期,美国发生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波及的幅度和范围都创下了新世纪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之最。而上个母纪90年代初,日本也爆发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泡沫危机"的金融危机,并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长期的影响。目前从两场危机的产生原因、表现方式、及作用机理上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同之处。但在危机爆发的规模、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两国政府处理危机的方式等方面又有所区别。两场危机对中国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velo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hed light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gmented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housing bubble in China. In our framework, capital misallocation across firms plays a central role. The segmented financial market cause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favoritism to state-owned firms. This biased financial system not only gives rise to capital misallocation across firm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pushes down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in the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The overly low interest rate in the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causes a rational bubble in a dynamically efficient economy. More importantly, the bubble improves capital allocation across firms by crowding out inefficient investment in the state-owned sector. Despite the role of improving capital allocation, bubbles may still reduce welfare by crowding out aggregate capital.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升级视角下日本泡沫经济反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日本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其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信息业升级失败,这使得其在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下所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失去产业投资渠道,最终必然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所以,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过是经济泡沫产生和破裂的加速器而已。尽管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当年日本有相似之处,但一些深层次的不同让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破灭而步入了经济萧条期,这迫使日本政府对其宏观经济战略做出调整。从历史着眼,可对这一时期日本经济战略的调整有一个纵深的把握,也有助于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调整有着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要振兴日本经济,关键不在于依托FTA这根"救命稻草",而是要克服原有制度"被锁定"的困境,并进行战略上的调整。一言以蔽之,结构性改革或者说制度改革是日本经济的唯一出路,要迈出这一步,日本政府需要足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金融体系效仿欧美国家建立起一系列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市场主导型金融市场的特点,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日本银企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银行风险防御及挽救制度、商业银行外部监管制度。通过对日本银企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功效进行剖析,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存在局限性并与日本的泡沫经济、金融危机、金融效率存在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采取包括税收制度改革在内的多种调节政策,试图尽快走出经济泥潭。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税收制度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税收功能发挥“微效”。税收结构性调整缓慢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日本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当前税收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y in the form of loan-to-value (LTV) restrictions in a bubble-creation economy. Such policy measures have been used intensively in Asia to deal with credit and property price boom-bust cycles while the effectiveness remains unclear, especially the country-specific cases.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n investment and size of bubbles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restrictive LTV policies ten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dampening asset-price bubbles in economies that have a high degree of financial depth. High (low) financial depth implies that bubbles originally crowd out (in) investment, so that implementation of LTV policies causes bubbles to decrease (remain unchanged). These might explain some mixed empirical results of LTV policy on dampening asset-price growth.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hree recent episodes of boom and bust cycles in asset prices: Japan in the late 1980s to the 1990s; the USA since the mid‐1990s; and Chin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lthough we have not yet seen a collapse of Chinese property prices, their increases so far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the other two episodes and a careful comparative study is warranted. The present paper first examines the behavior of asset prices, of property prices in particular, in the three cases, and highlights some similarities.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ole played by extremely easy monetary policy in generating bubble‐like asset price behavior in the three cases. The reason for easy monetary policies is investigated. In the US case, the monetary authority was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 of deflation in the early to mid‐2000s. The experiences of Japan and China are quite similar in that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of both countries were seriously concerned about the possible deflationary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on the economy.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a finding for the future of Chinese macroeconomic poli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行为实验,以120名普通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复述策略与组织策略对学习简单细节性文本材料的对比效果。结果发现:1)运用复述策略进行学习的效果显著优于组织策略组的学习效果,表明学习者通过运用复述策略更好更有利于掌握了文章的细节内容和细节信息;2)在运用组织策略上,使用一种或者多种组织策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