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灿烂的生活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时刻保持对世俗生活的警惕!因为世俗生活实在太强大台诱人,我们满怀喜悦地接受诱惑,但又不要忘记自己旁观者的身份和责任。黄燎原在书中不懈地说着。  相似文献   

2.
选择宁静     
晓琳 《民营科技》2007,(10):56-56
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意思是说要远离名利,远离喧嚣,淡泊生活,走向超脱世俗的境界。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情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又闹出了新闻,他接受了南京云锦研究所为他特制的华贵云锦袈裟,就像他曾经的获奖豪华汽车、MBA学历和CEO身份一样,又引起了一片质疑和争论,争论的内容也雷同。反对者说,这样世俗地张扬物质财富和享受,如何能够秉承佛教宗旨广行善缘普度众生?支持者说,佛家也应该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利用现代生活方式也可以弘扬佛法精神。实际上,释永信的行为与宗教无关。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6,(3):70-71
老北京的居民是有福气的,想赶庙会不必非要等到春节。土地庙、隆福寺、白塔寺、东岳庙、大钟寺、蟠桃宫等寺庙都会定期张罗好热热闹闹的庙会来丰富老北京人的生活。响亮地道的吆喝,接踵摩肩的人群,冒着香味的吃食,精彩的曲艺绝活……构成了老北京韵味十足的世俗风景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依靠替恋人策划“分手”方案赚钱,你相信吗?也许,你不但不相信,还会说,为恋人策划“分手”方案,不等于棒打鸳鸯吗?这样做道德吗?在广州,就有一位叫梁小玲的女孩,不畏世俗眼光,在“分手策划人”的职业中快乐生活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个梦里的房间 闭上眼睛,犹如关闭一扇世俗的门, 走进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7.
近日偶翻旧书《红楼梦》,发现曹公对袭人投入的笔墨甚多。因此.不由玩味起来。袭人的“袭”,不应作“袭击、侵袭”之意.袭人在大观园里是个贤惠顺从的人儿。我想,解释为“沿袭”(世俗礼法)为好。众多红楼女子里,袭人的结局算是好的,她走出了纷扰颓败的大观园,与花样戏子蒋玉菡结为夫妻,过上了平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耕耘在内审这块土地上──记都昌县税务局监审股股长江政环同志江训晖在"多栽花,少栽刺"的世俗偏见看来,审计工作是个"栽刺"的工作。而内部审计又是在内部"栽刺"的工作。然而。都昌县税务局监审股长江政环同志却不这么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纠正了世俗偏见,他...  相似文献   

9.
自重     
人贵自重。 自重,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生活以价值。 浮萍,没有根基,可以轻盈地在水面上跳舞,永远不用担心沉没,但它无法使自己不随波逐流;青藤,没有生命的方向,绕着大树攀爬,一旦大树轰然倒地,它也会连根拔起,在风雨中渐渐萎缩。 人不自重,迟早会在世俗的歪风俗气中迷失自我。 人的私欲永远没有满足,贪婪的念头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希望什么都能够得到,到头来却失去一切。欲壑难平只会使人的心理永远不平衡。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更要深知“自重”的涵义。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审计事…  相似文献   

10.
邢志 《成功之路》2012,(10):22-23
立身处世首先应当洗脱世俗的习气,这是阅读王夫之传记及其相关著述而形成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1.
存在     
姜苏鹏 《英才》2014,(9):120-120
一场不经意的邂逅,注定刻骨铭心。从此,24岁的大家闺秀莫里索,不顾世俗的非议成为丑闻缠身的印象派画家马奈的学生、模特。  相似文献   

12.
钱战彬 《活力》2005,(11):113-11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习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3.
给你     
微风吹拂飘逸的柳枝   月光如水洒落大地   多么优美幽深的意境   让我仿佛看到了你   步履轻盈向我走来   我在湖边陷入回想   审计的我和被审的你   曾是我们相识的媒体   难忘相处的日日夜夜   你轻柔的纱巾变成我心中的相思鸟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首小诗   冷雨打窗   为你的生活添上浅浅的注脚   由于我的清贫我的职业特性   你便陷入一片指责婉惜的重围   如今,我已感到月影的寒冷   和世俗偏见的无情   不知你是否为我的痴心所动   也不知你是否理解我的事业   审计,在我心中与你一样重要 …  相似文献   

14.
人间最麻烦的.莫过于父母给儿女制定的“标准答案”。一份人生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允许存在缺陷和可以改动的。历史上.除了嫡传太子这种玩意儿。能落实“标准答案”的着实不多。相反,“歪打正着”的例子却大量存在。成功.最终拼的是兴趣和人格,创新和拼搏力。对照生活的精彩变幻,那份由长辈和世俗勾画出来的“标准答案”.就像一页飘然坠地的“复印纸”,显得多么苍白可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工具,居所首要功能是包容自我,静心养生,让主人私密生活与精神气质有所依托。生活在社会中,尤其在城市中生活,人们主动地制造喧哗或被动地接受喧哗,尔后动极生静,渴望回到住所静享生活,可谓“动中工作,静中生活”。  相似文献   

16.
忧老怪 《新前程》2006,(8):96-96
老怪: 即使明明知道从事销售一类的业务工作可能会带来财富,人们却往往害怕世俗和业绩的双重压力而不敢尝试;即便不得不从事,也不会把它当作打算从事一辈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归宿意识     
方方以自己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感动人心、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在她的小说中,尤其在她的女性爱情小说系列中,更是用冷静与睿智向我们倾诉着世俗生活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向我们宣告着现实的虚无和爱情的绝望,以及爱情绝望之后渴望寻找到精神栖息地的归宿意识,也体现了她执着于"生命写作"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明训。感恩、报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就了华夏儿女良好的精神风尚和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来自世俗文化的巨大冲击。追求物质财富、寻求极限享受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而这种以物质享受为最终目标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价值观重心倾向于功利,精神生活愈发贫瘠,感恩、报恩的意识愈发淡漠。我国青少年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9.
嚣张     
姜苏鹏 《英才》2009,(10):146-146
一个一丝不挂的裸女,毫无羞耻感地坐在两个衣冠楚楚的男人面前。140多年前,这幅画第一次亮相在公众视野,就引发众怒和讪笑。太嚣张了,不仅因为作者马奈试图打破所有艺术成规,他还挑战了世俗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0.
小非 《乡镇论坛》2009,(19):41-43
一个是在读女研究生,一个是小山村里的农民。谁能料到,在网上认识一年后,他们冲破世俗观念结婚了。消息很快引起轰动,女研究生缘何远嫁“种田郎”?他们幸福吗?他们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