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对农行个人住房信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对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中的个人住房信贷的冲击是巨大的。研究分析当前农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分重要。  一、当前农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人住房信贷发展缓慢、品种单一。截止1999年末,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63.92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1%,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30%的占比相差甚远。在个人消费贷款总额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56亿元,占95.2%;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5.37亿元,占3.3%;其它消费贷款余额为2.55亿元,仅占1.5%。(二)对个人住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带动下,郴州市个人消费信贷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2662万元,比2002年增长1.66倍.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郴州市住房、小汽车等大额耐用商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个人住房和汽车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近几年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贷款投向,并且每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商业银行争先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是认为个人消费贷款是优质资产,不良贷款率极低,比批发类贷款风险小得多。但事实上,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个人破产法还没有出台,银行自身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个人消费信贷存在很大风险,实际的贷款违约率很高。尤其是,用于风险分析的不良贷款率指标在特定的条件下(如贷款高速增长),滞后性非常明显,掩盖了信用风险的实际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个人消费贷款是金融机构向个人客户发放的,用于满足客户消费需求的贷款业务。我国现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约占个人消费贷款总余额的70%以上,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5.
建立企业信贷保证保险制度的意义从国外情况看,目前保证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工程、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领域,还没有保企业大额贷款还贷信用风险的保险产品,对这方面的担保主要是来自政府部门。我国从1990年开始试办国内信贷保证保险(贷款履约保险),信贷保证保险均以申请贷款的客户为投保人,贷款银行为受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行提出的大力拓展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消费贷款,在继续拓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时,进一步创新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要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的要求,我们在住房按揭业务中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增强我行竞争力,吸引大型、涉外、优良的楼盘按揭业务。  相似文献   

7.
住房储蓄及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房地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80年代,建设银行为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就颁布了《国建设银行住宅储蓄和住宅借款暂行办法》向社会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后又陆续颁布了《工住房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国家安居工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暂行办法》等。中央做出的把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住宅金融要向个人消费信贷转移的目标,为了促进这项业务的发展,1997年专门下达了40亿个人住房担保贷款计划。几年来建设银行不仅制定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目标.也在贷款规模等方面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8.
一、矛盾与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农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渗透到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个人消费贷款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已成为基层行零售信贷投放的重点。由于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涉及个人住房(商铺)、汽车、助学、旅游、大额耐用品等贷款,其业务范围与个人消费者的信用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建设银行曾试办了少量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十分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推进,个人住房贷款有所增长,至2003年年底,累计余额为12000多亿元,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9.27%.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贷款是我国个人消费贷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难和提高住房质量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较新的业务,我市的个人住房贷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本对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等十多个品种,但占其结构分布的90.5%是个人住房贷款,其余各类消费性贷款只占结构总量的9.5%,也就是说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住房贷款最被普遍看好,而其他消费贷款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受到消费观念、消费政策以及操作程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个人消费贷款整体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最早开始于20世纪 80年代,当时建设银行曾试办了少量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发展十分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推进,个人住房贷款有所增长, 至2003年年底,累计余额为12000多亿元, 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9.27%。一、对消费信贷行为要素的分析尽管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增长趋势良好, 但是无论是从其开办条件还是从总体规模来看均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国外经验看, 信用消费的大行其道需要有三个基础:银行存款实名制、个人财产所得税制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商业银行各分支行都把个人消费信贷作为自己拓展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消费信贷品种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种,发展为如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主国主体,汽车、个人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以及信用卡等11个品种,对促进消费,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也是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拓殿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信和贷款和银行其他业务一样存在着风险,本文通过个人信用贷款潜在风险的分析,提出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规范个人信用消费信贷市场作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4.
5月31日,宣城市农行在旌德县召开个人住房贷款现场会。该行副行长杨树荣主持了会议,公司业务部、信贷管理部的责任人和各经营行的分管行长、客户部经理、房贷业务骨干约40多人参加了会议。旌德支行首先介绍了该行近年来拓展个人消费贷款的做法:该行根据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近年来把业务定位在个人消费贷款上,把客户群体锁定在财供人员,大力营销个人住房按揭贷敖,襞计发放按揭贷款近600笔,金额6000万元,按揭市场份额达90%左右,所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不仅未出现一笔不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汽车、住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调查,消费信贷业务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消费信贷潜在风险正在逐渐显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整为零,变相超权限发放个人消费贷款.部分机构为了争揽客户,人为减少贷款审批环节,采取在一天内向同一人发放多笔贷款的方式,超权限发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上海出现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以来,今年又在济南、南京等诸多城市出现大肆提前还贷的现象,仅一月份济南某一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提前还款450万元,占去年全年发放贷款的10%。南京某国有银行住房信贷中心负责人称,春节高峰时,提前还贷金额一个月高达近2000万元,是放贷量的近4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观念也有所转变。这些都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奠定了基础。从西方国家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经验来看,我国银行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资料表明,目前美国的个人消费信贷约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加拿大各商业银行中,约有1/3的普通贷款是为社会居民个人提供的。而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只占银行贷款规模的7.6%。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开办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新兴业务,各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消费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经营管理的角度,针对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从六个方面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有效地防范、控制和规避风险,保全银行债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其带动之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到2001午9月个人住房贷款在房地产信贷中的比重已超过房地产开发贷款,成为房地产信贷中最重要的增长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还不长,一直保持着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水平。但是,根据国际经验,其风险一般是在发放贷款后3至8年才逐步显现,所以目前个人住房贷款正进入风险暴露期。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金融》2001,(2):52-52
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是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明显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以至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市场,特别是当前银行存量不良资产不断上升,增量资产缺少投向的情况下,大力扩大个人消费信贷,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已成为各家银行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