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书为友     
叶永烈 《秘书工作》2011,(11):49-51
从借书、读书到写书,到成为作家,我的一生始终与书为友。 1987年5月14日,我调往上海作家协会,成为首批八名专业作家之一。那时候的中国还属于“福利分房”的时代。随着后来住房的扩大,我有了一间15平方米的书房——这是我第一次拥有名副其实的书房。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学生一样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教室,但年龄明显比学生大;他们步履匆匆,不时打着电话,也常常以羡慕的眼神看着身边年轻的天之骄子,好像在回想以前自己的青春年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走到一起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百战归来再读书”,  相似文献   

3.
在疯狂地出书、疯狂地读书、疯狂地需要书的年代里,人们似乎并不特别需要作家,甚至在手捧书卷,沉醉其中时也可以忽略了写书的作家。这真是怪得没道理。作家终成为没有人巴望他,也没有人特别诚意热切需要的角色。说不清这是因为作家多写不出“岁月老了,但他不老的作品”,还是写作最终变为实利的、冷淡的、迂腐的  相似文献   

4.
保险是一种职业?对!保险是一种生活?也对!在保险这个富有激情与梦想王国里,很多人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职业化精神赢得了事业的成功,而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开朗、细致、富有生活的创意,在保险的生活中,他们将工作融入生活,也达到了事业的高峰。如果说职业是火焰,热情而绚烂;生活是海水,辽阔而细腻,那么保险绝对是一个能够容纳海水与火焰的领域。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领地,一起品位绚丽的保险人生。  相似文献   

5.
当国家经济低迷之时,失业人口会随之提升,一些国家往往通过限制进口来尽可能地保有就业岗位。实际上限制贸易并没有带来好处,但对丢掉工作的人来说.你并不关心这个,你的领导人也不关心.因为他们也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因此,反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其主要动因是保住就业。  相似文献   

6.
因为职业的关系,长期以来,我采访过很多企业老总,他们大多事业有成,名利双收,过着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他们一方面享受名车豪宅,衣香鬓影,但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甚至保住自己的事业,他们又不得不日夜忙碌,辛勤打拼。  相似文献   

7.
纪贡梓 《上海房地》2014,(10):64-64
在今年上海书展举办期间,针对如今书越出越多而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的现象和在这个崇尚快阅读、浅阅读的时代,读那些看似无用的书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解放日报》集纳了五位知名作家、学者有关读书的演讲。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重",有时在于"轻"。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说:读书,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生周国平教授说:阅读让眼中的世界变美好。  相似文献   

8.
熊茗 《新前程》2010,(5):31-31
希望公司与自己续签合同.想保住自己的饭碗.这是每一个职业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为此结果而努力也是每个职业人应该做的。以我多年的外企人力资源研究和实践来看.一个人想要持久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发展.唯有不断学习与汲取他人之所长,增进良性人脉,拓广社会资源.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整理书房是少不了的。在这个无比喧嚣的商业年代,写书与读书似乎都成了很奢侈的事情。理出9本2005年读过且让我受益匪浅的图书来,希望借此留下一点个人的阅读痕迹。  相似文献   

10.
闻实 《成功之路》2011,(3):47-48
林语堂(1895—1976)是位在国际文坛上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学者,学贯中西、著作甚丰。晚年用英文写作,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林语堂还是位超级爱书者,一生以文章书籍为业,文章多以书为题。品读他的《读书的艺术》,深感他道尽了一个读书人精微练达的读书感悟,极富趣味,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李伟 《经营者》2005,(10):66-67
郭梓林有很多身份,企业家、学者、教授、作家、演讲家……这些也都是他的职业,而且做的都很成功,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2.
高薪人士常被人认为是职场中的成功者。在这个越来越以薪金收入来衡量一个职场人是否成功的社会,有丰厚的收入自然与“成功”这个词是相对等的。高薪人士,顾名思义是有很高的薪金收入的一类职业人。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三张王牌:高学历、高职位及丰富的职业经验。  相似文献   

13.
蔡明 《中国企业家》2009,(7):125-125
一本书写到《红楼梦》的份上,会有人研究“红学”。一个城市发展到迪拜的份上,会有人开创“迪拜学”。美国高校学者、欧洲金融专家、中国驻迪拜参赞都来写书,畅谈这个50年前的渔村,现在的极度奢华。  相似文献   

14.
诚以诚应     
《政策与管理》2011,(2):118-118
明代大臣、学者薛宣在《读书录》一书中写道:“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诚信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同样道理,尔虞我诈也是一个相互诱导、相互强化的过程。在社会资本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境界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书写《资本论》,让天下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文革”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正是因为他们勤奋读书和体验生活,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先是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企业标准化》2004,(11):67
笔记本电脑是移动办公的象征,同时也是娇气脆弱的代表。对于那些经常在野外恶劣环境工作的人来说,笔记本电脑不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便利,反而成为累赘。电脑业偶尔会有一些坚固耐用、适合户外使用的型号,而松下则把坚固型笔记本电脑做成了系列。作为这个系列的最新产品,CF-29通过了美国  相似文献   

18.
书问书答     
枕戈 《审计月刊》2004,(12):58-58
关于读书,汉代学者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为至理。但说的不够通透。书药如何医愚?我以为,一为书问,即读书首先能够引人思索,使人脑瓜子里多了些“为什么”。一为书答。即读书又能使人对诸多“为什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9.
两难     
市场经济这玩艺儿就这么无情无义。大红大紫的影星红过了紫过了改写书当作家了,参加书稿拍卖会,笔还没动,喊价的已经吵起来了,攀援直上一百万元的稿酬已经在那儿笑咪咪等着了。可是烈烈轰轰的大书展也有作者出版社见面的项目,学者写了语言学专著,青灯黄卷20多年始成。作者眼巴巴地等,却一直无人问津。搁我头上早哭了。这是出版商堕落了还是怎么着?未必。出版社也养着一群要开工资住楼房发洗理费副食补贴等着送孩子上托儿所的活人,当然得挣钱。特高尚特高雅特独立不倚的不叫出版商叫慈善家。出版社也难。影星写书就有人买,学者写书  相似文献   

20.
查晓岚  易烨 《审计月刊》2004,(11):36-36
教育可以使有志于专业职业的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相关的能力,达到执业所要求的水平。教育还应以专业职业的特定“文化”来熏陶有志于专业职业的人,也就是帮助他们理解执业所需要的素质和理念,养成职业者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以一种特种的角色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