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王媛 《财贸经济》2016,(10):45-58
本文利用官员任职期间的晋升预期差异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地方官员面临的政治晋升激励及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对于城市公共品投资的影响.基于1999-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官员倾向于在任职关键时点增加具有短期增长效应的经济性公共品投资,而具有长期投资属性的社会性公共品投资则随官员任职年数增多而减少,这意味着官员晋升激励对公共投资产生了推动效应.此外,在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城市,经济性公共品投资的地区间策略互动更强,从而验证了标尺竞争机制,但该机制并未出现在社会性公共品投资上.最后,地区发展阶段差异导致官员的公共品投资行为出现异质性:晋升激励推动东部地区更多投资于社会性公共品,而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于经济性公共品.这意味着在社会性公共品供给上,地区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指出我们当下的困境,同时我们尽可能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建立以个人发展指数作为全新的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阻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必须抑制各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开展基于共赢基础上的有序竞争。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的影响及其根源,提出借鉴美国经验,从政绩考核制度、构建地区间协调组织结构体系、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以规范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5.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两情势空间德宾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了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其构成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不同类型支出的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2008年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竞争性支出行为总体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税收返还与财力性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环境污染恶化并存的现象,本文构建了引入环境质量因素的多维晋升激励政府间竞争模型,解释中国环境质量下降的形成机制.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流水质监测面板数据,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两种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程度、地方官员晋升竞争力上升,促使地方政府降低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排放,降低地方环境质量.两种机制对环境质量下降的扩张效应具有替代效应,省以下财政支出分权程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则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张晖 《商业时代》2011,(29):4-5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附属物,不同时期竞争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建国以后不同时期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各具特点,本文认为只有改革开放之后的分权才真正激励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竞争,即经济制度变迁引致了中央地方关系变迁,进而引发了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8.
《商》2015,(49):135-13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过度投资所引起的地方债务激增,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风险,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叫停不少违规或擦边的融资方式,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是由地方官员组成的,在地方政府非效率投资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地方官员的利益。因此,本文从地方官员的治理着手,研究官员政治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和经济责任审计对这种影响的约束作用,进而用实证检验经济责任审计基于对官员权力约束而产生的对地方政府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转轨制国家国内地方政府间的资本税竞争,认为一定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资本税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国居民的福利水平;不过,经济转轨初期的各地方政府似乎更愿意采取协同一致的税收政策,因为实行这样的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实施后地方财力的变化为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两个区域的确定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税收分成比例调整的经济效应及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能够增加两个地区的税收收入,且东部地区的增加幅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地方分成比例的提高对产出和消费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会挤出企业投资和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福利反事实模拟还显示:居民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偏好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就越能够改善居民福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进行税收分成比例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居民偏好,协同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地方税建设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地区竞争、土地供给结构与中国城市住房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彬  李超 《财贸经济》2020,(5):116-130
为了分析地区竞争下地方政府间土地供给结构的策略互动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梳理中国土地供应法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居住用地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的两城市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基于2006—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激励以减少居住用地为代价提高工业用地供给,进行招商引资竞争;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情形相比,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时,工业用地的供应量更高,居住用地的供应量则偏低,工业地价与居住用地的价格差异增大;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结构的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推高了房价。此外,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会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供地策略。研究对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从供给侧解决高房价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悦 《北方经贸》2001,(11):83-83
激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法,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陈默 《商》2014,(42):181-181
环境污染是公共物品供应不足与公共治理缺乏效率的表现,它与中国现有的分权体制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可能因素之一,而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纂种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中国式财政分权改变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政治集权下的以GDP为主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必然会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环境领域。为什么我国在软性公共物品(如环境保护)上的投入有限并缺乏效率?中国式财政分权是怎样影响环境污染的?中间的传导机制如何?这些问题都将是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解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是地区竞争的主体,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能否适用“经济人”假设,地方政府是否有自利性入手,用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来探讨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参与地区竞争,给出了地方政府行为博弈的解释。由于涉及到地方利益,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会出现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等一系列问题,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相悖。因此,中央应当在肯定地方政府具有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规范地区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关系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到地方官员施政中,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文章首先基于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官员竞争博弈场景,通过逻辑推导,证明官员在竞争博弈中的相对优劣状态差异是导致官员策略差异的原因。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官员策略差异对辖区“经济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官员年龄差对环境治理会有不同影响;低于平均年龄的官员在FDI、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福利”指标上显著高于同级官员2.59万元、0.13万元和0.41万元;而高于平均年龄的官员比同级同行在“环境福利”上有更优秀的表现,在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指标上显著低于同级官员的52吨、21吨和6吨。作为弥补,较年轻官员会采取“踩跷跷板”策略,在一些显性环境治理指标上“适度有为”,例如提高环保投入占比,以回应中央及公众的关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中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干部晋升考核体系中应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强化官员的全局意识,激励官员关注辖区非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税收调查数据,探讨地方政府面临的税收任务对企业税收超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当年的税收任务设定值越高,对企业的税收超收越严重;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税收任务对企业税收超收的提升效应越弱。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任务对企业税收超收的提升效应在完成税收任务的压力大、财政自给率高以及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任务对税收超收的效应在内资企业、政治关联程度弱的企业、小微企业以及隶属于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为此,应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税收任务的编制方式,以提升企业税收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9.
投资市场中竞争的存在决定了地方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来运营当地的投资环境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价值链模型作为战略管理中识别竞争优势资源的系统性分析工具可用于考察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优势所在,并且帮助地方政府做出增进和发挥竞争优势的战略规划.笔者基于价值导向和公共管理职能,构建了具有解释力和分析功能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价值链模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整体出口奇迹的背后是省级层面的区域出口增长.本文分别阐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这两个制度因素促进我国各省出口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分别采用2002-2012年、1994-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两个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作为经济激励因素,以晋升锦标赛为特征的地方政府竞争作为政治激励因素,两者都直接促进了我国省级出口增长.这一作用没有因为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而发生改变.由于两者的内在联动,财政分权还通过地方政府竞争间接促进了省级出口增长,这些结论在分别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衡量财政分权变量时均稳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