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国外最新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航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目前我国民航业已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但其具有与经典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同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寡头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明显提高了民航业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寡头航空公司对市场控制力弱、干线与国际航线竞争过度而支线竞争不足,加之各寡头航空公司缺乏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程度低、政府政策壁垒较高等原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航业市场结构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要提高我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深化民航业的改革和提高民航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航业放松进入管制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航业具有极强的市场进入壁垒,长期以来的严格进入管制成为制约中国民航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放松进入管制有利于消除民航业的价格刚性、增加社会总福利;有利于提高民航业的整体效益;有利于中国民航业的深化改革。从战略路径选择来看,放松进入管制要与放松价格管制相结合,要与消除市场势力相结合,要与发展航空公司战略联盟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谁会成为中国民航业的破坏性创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成本航空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市场潜在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文章通过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探讨和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作模式的解析,指出随着中国民航业经营环境和市场的发展,中国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将会成为中国民航业的破坏性创新者。  相似文献   

4.
宋小芬 《时代经贸》2012,(24):97-98
航空碳税是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一部分内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航空碳税对中国民航竞争力的影响与市场结果有关,对国有垄断航空公司和民营航空公司的影响不同;在短期内会削弱中国民航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长期来看,欧盟碳税有可能利于中国民航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转变发展模式,但这种转变则取决于国内体制改进的进度,论文最后对如何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给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航空公司价格竞争的博弈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角度分析了民航业两类航空公司之间恶性价格竞争的缘由 ,并提出 ,旅客的逆向选择实质上对价格竞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中国大陆地区的民航业也实现了跳跃式的迅猛发展,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扩充机队,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首的三大航空公司(包括国航,南航,东航)都实现了扭亏为盈的良好经营状况。其他的地方性中小航空公司(包括海南航空,深圳航空,上海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厦门航空等)都获得了全面扩张的极佳机遇。纵观整个中国大陆地区,民航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与濒临生存困境的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大航空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民航业的需求差别定价:特点和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民航业的需求差别定价是经济学上价格歧视理论在民航业的运用,但它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它不是垄断实力的表现,它是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别化的统一;它是在面对运载量一定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座位最优分配时形成的一种内生的、动态的需求差别定价。民航业的需求差别定价主要属于二级差别定价,它的运用要求航空公司严格执行各种限制条件。只有充分理解民航业需求差别定价的这些特点,已基本具备实施差别定价能力和权利的各航空公司才能真正理解和正确运用差别定价,制定合理的价格,进行理性的价格竞争,否则只会简单地、机械地模仿国外的多级票价体系,得到的只是一种虚拟的客座率,并会引发破坏性的价格大战,影响民航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航业放松管制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状况,利用1985~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民航业放松管制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放松管制对航空运输总量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市场实际价格和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呈负相关,而由于放松管制带来的行政管理力量的削弱,对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负影响.民航业应继续深化管制改革,逐步放松价格和进入等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宏观资讯     
《经济》2000,(9)
7月22曰,中国民航总局办公厅主任马铁生首次披露了民航业战略性重组的具体内容:中国民航总局直属的10家航空公司将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三大航空公司。二三人集团组建后,将与民航总局彻底脱钩。  相似文献   

10.
王太平 《经济师》1997,(11):82-83
创建“精品航线”带动航空运输企业全面发展●王太平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市场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各航空公司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激烈的航空运输市场竞争中,各航空运输企业都纷纷采取措施,实施“精品”战略就是其中措施之一。对于一个...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民航业的放松管制与再管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航业改革是近几年讨论的热点 ,理论界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民航业进行了大致的分析。首先我们要对中国民航业生成的背景和改革的进程有个大致了解 ,然后利用SCP框架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指出民航业市场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市场绩效发生变化。通过分析我们从中发现民航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以及保证民航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民航业都有着自身消费层次高、物质条件充足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飞机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它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正因如此,各个航空公司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航空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航空公司已经从价格、服务间的竞争逐渐转向对客户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航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价格刚性的存在,使价格不能成为调整市场供需失衡的基本工具,同时,价格也不能成为航空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手段。为此,航空公司把到站时间作为竞争的基本手段。但是,在价格刚性情况下,航空公司的最优产品定位策略是尽可能地缩小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差异,导致黄金时点多个航空公司航班到港,造成民航拥堵。因此,治理民航拥堵的根本对策在于引入竞争,打破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价格调整供需失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析目前中国航空公司收益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收益管理在中国民航业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是目前传统的收益管理并没有给航空公司带采预期收益,针对航空收益管理现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空运输业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航空运输业呈现管理自由化、区域市场化、跨国联盟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加入WTO后。我国将加大对航空业的对外开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我国民航业尤其是航空公司应该采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航空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航空公司的多市场竞争是否导致平均机票价格的上升。本文选取了当前中国民航市场30个主要通航城市之间410条国内航段所有航班的机票价格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多市场接触指数与机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尽管相关系数较小。这说明中国民航业内,多市场接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公司间的竞争强度,即多市场接触程度较高的航线上,企业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定价策略,以免竞争对手在其他航线上的报复行为,最终导致了该条航线上较高的票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航业规制改革是典型的渐进式改革,至今仍未建立起完善的价格约束机制。可竞争市场理论对于美国航空业放松规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可以指导中国民航业的规制改革。依据该理论,降低进入壁垒,增加行业的可竞争性是构建我国民航业运输价格约束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自己的大鹏鸟终于展翅飞向天穹。从此,受幻想的深圳人在自己的热土上真正圆了想飞的梦。今天,这只大鹏鸟正以他崭新的面孔,展示在深圳和全国各地旅客的面前。 深圳航空公司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终于在中国民航业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后动优势理论分析我国民营航空公司经营情况及其所具有的后动优势。研究表明我国民营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新技术运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后动优势,提出民营航空公司实现后动优势的途径,即应坚持并完善有吸引力的薪酬和人事选拔制度;顺应市场需要,实施利基市场战略;不断创新,改变竞争规则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航空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个航空公司利用各种各样的战略来竞争,期望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本文以亚洲航空公司和泰国航空公司为例,为表示航空公司的战略与应对,在这些战略中他们使用多种多样的战术让市场更热。亚洲航空公司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市场定位,泰国航空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细分利用单产品多品牌战略,因为子公司定位不明确,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第二次尝试使用此战略,结果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