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9,(32):24-24
从持有8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巨大的市场和人口来看,中国有一天超过日本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没有必要因此对中国感到自卑,或者害怕“美中G2时代”的到来。日美两国迄今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领域是G2,今后也将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快讯》2009,(32):24-24
从持有8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巨大的市场和人口来看,中国有一天超过日本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没有必要因此对中国感到自卑,或者害怕“美中G2时代”的到来。日美两国迄今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领域是G2,今后也将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新疆财经》1994,(3):63-65
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都面临这一问题:谁将赢得中国市场,美国还是日本?本文就十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日美两国在对华贸易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中,美日两国不相上下,而在其余的八个方面,美日两国的得分为2比6。结论是:在对中国贸易的前景展望中,日本的条件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相似文献   

5.
美日之间的历史恩怨由来已久,日本狭隘的岛国观念、不服输的韧劲以及强大的实力对于美国而言永远如芒刺在背。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其要提防或遏制的绝不仅仅是朝鲜、中国,还包括日本,只是美国基于现实需求,权衡利弊,用"美日同盟",做到一石二鸟。我国在研究美国亚太战略时,美国对日本的这种担心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6.
日本和中国都是对美国保持顺差的国家(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日本的逆差在美国的总逆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1年曾高达53.53%,对中国的逆差虽比不上日本,但如果结合对中国的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考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美逆差总额的比重与中美贸易额占美贸易总额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如表2所示)。所以,美日、美中贸易逆差都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逆差的商品结构上看,美日逆差是竞争性的,而美中逆差是补充性的,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但是从深层次上看,二者的成因至少在以下两点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奥巴马政府开始着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积极鼓励日本在亚太地缘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和日本多届政府的积极运作之下.多年来以美国为"单一轴心"的亚太安全格局呈现出一个日趋明显的变化,亦即逐渐向"美主日辅"的格局演变。首先,日本通过持续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并借机促进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使其在日美同盟中的"战略自主性"不断增强。其次。通过加强与美国其他亚太盟国的双边和三边安全互动,使得"美日+1"成为美国与其亚太盟国展开安全合作的重要机制和平台。最后,日本还主动出击,与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伙伴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战略安全协作。上述举措不仅使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功能和地位得到提升。而且与一系列亚太重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水平也稳步升级,进而在亚太传统的"轴辐安全结构"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连接、补充和协调作用。在地区安全体系中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隐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亚太地缘安全格局的"次轴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异军突起不仅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促动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和调整。尤其是中日之间异常的"政冷经热"导致日本把投资目标转向印度,从而已经呈现出"经热转凉"的新态势,值得我们深思。比较进入新世纪后日本企业对中印两国投资战略的调整,可以探究日本企业投资由中国转向印度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其经济效应,有助于掌握日本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新趋势,为中国今后引进外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侯蕾 《改革与开放》2013,(6):190-191
21世纪以来,日本外交转向"政治大国"化是有其国际、国内背景,但引起日本外交转型的更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因素。首先,作为实现日本政治大国的物质基础─美日同盟,是日本文化中追随强权传统的延伸;其次,日本国民独特的岛国性格和"民族优越论"传统是其政治大国实现的精神基础—新民族主义兴起的内因;最后,日本国内愈演愈烈的"中国威胁论"从根本上讲是日本人内生的民族心态所致。日本应该转变现有观念积极融入亚洲,在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促进亚太的稳定,这才是提升日本国家地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环球资讯     
日本排上美国"麻烦榜"首位美国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近日通过《华盛顿邮报》公开表示,对于美国而言,"目前最棘手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自从8月份民主常战胜自民党,首度执掌日本政权以来,美国一直担心民主党会秉承作为在野党时对日美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如果不改变其强硬政策而希望中日经济关系不受影响,是不现实的。日本政府非法强化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实际控制的行为,最近一段时间愈演愈烈。8月23日,日本首相野田在日本众议院表示:日本政府守卫领土的决心"不会退却"。防卫大臣森本敏夫说:日本自卫队需要独自拥有岛屿防卫的军事能力。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日本自卫队不会让外国船只接近一毫米。日本还借助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多次进行"夺岛军事演习"。日本策动的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期中美日关系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发达国家和亚太大国,在21世纪初期仍将是影响中国外部环境和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力量.中美日作为"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三个力量,三角关系具有战略性质,如何发展,不仅影响三国各自的安全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然而,近十几年来,美日与中国的关系却不够平稳,时常出现磨擦,特别是美日同盟的加强为三角关系注入了新的消极因素.新世纪伊始,美日政治都趋于保守,对华政策也都趋于强硬,更使人们为三角关系的未来走向担忧.如何估价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态势,从而调整对美对日战略,是中国外交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作为邻国,有巨大的利益也有深刻的矛盾。近年来,中日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度低迷。究其原因,中国方面除了日军侵华战争带来的伤害,还因钓鱼岛主权问题,因《美日安保条约》对钓鱼岛的染指和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诉求而对日本心存疑虑。在日本方面,作为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日本迫切希望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以大国地位参与国际治理。加之近年来经济疲软、国内右翼势力的挑拨和中国国内对日本在华援助的忽视,使日本产生了针对历史问题的"道歉疲劳"。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需要新一代中国人用智慧解决,但无论如何无法否认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唯有通过沟通谅解中日关系才能继续推进,也唯其如此,中国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和平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碰撞与融和,本土文化的张扬,是开放语境之下重庆的必经之路。2009年10月4日至14日,备受世界瞩目的"2009年第35届日本东京都美术馆AJAC展"在日本东京都美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时代逐渐临近,世界各国都加快了5G产业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5G终端渗透和5G商用落地。日本5G技术产业政策和产业链的发展积累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日本5G整体发展没有美中韩等国家迅速,但日本制造业基础好、5G产业链上优势明显。尤其是日本以"官学企连携"的方式促进5G产业发展,以5G通讯支撑政府的"社会5.0"战略,为高龄少子化的日本社会注入经济发展动力。同时,日本已开始布局6G的发展,争取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日美同盟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盟的生命力主要取决于同盟所面临的“威胁”的明确性和强度、同盟成员国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同盟成员国内部主张结盟的政治势力的地位。冷战结束以来,日美同盟经过短暂的“漂流期”以后获得新的定义,同盟的生命力日趋增强。其主要因素是:日美双方逐步明确同盟所面临的共同“威胁”特别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日本政府尤其是小泉政权的极度亲美政策导致日美关系的紧密化;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化与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抬头的互动。从长期看,日美同盟并非铁板一块,它与日本走向“普通国家”的目标既有相一致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如何应对日美同盟的调整,争取实现中国追求和平发展所需的周边安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纵观许多文学作品,中日的审美意识在很多地方类似,又有着微妙差异。佛教之中有"空寂幽玄"一说,在日本很多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这四个字的影子,其对日本的审美意识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物哀"与"幽玄"两种美意识的体现,使日本很多文学作品带有悲伤而神秘的色彩。"物哀"通俗的来说,是一种悲哀痛苦之美。而"幽玄"则是一种意象中的神秘之美。小泉八云的《怪谈》堪称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其再话文学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内容更是把"物哀""幽玄"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日本与美国在纺织品、钢铁、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摩擦,最后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这一历史过程对当今国家应对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有关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从贸易、金融、国际关系视角切入的较多,从科技角度切入的却很少。事实上,正是半导体、电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从"科技"视角去审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日美贸易摩擦的日本"一兴一衰"两个产业即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对比,结合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分析,总结出日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笪志刚 《东北之窗》2011,(12):12-12
战后至今的日美关系,可谓是成熟的双边关系,无论从外交,还是经贸乃至军事合作的角度,都给美国全球战略伙伴树立了样板和典范。对于日美关系,日本自我评价是"日美关系是我国外交的基轴",美国认为日美关系是其最重视的双边关系,日本是美国的坚实盟友。第三方普遍的评价是战后日本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美国扶持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占据该宝座达42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