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包括政治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5&;#183;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其核心和精髓应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内容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核心和关键,就是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直接反映和决定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而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又直接决定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水平,这种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也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顾名思义,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农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在中国改革开放、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的层面更加深入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图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人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政治人格的完整与独立.政治人格作为具体政治文化特质,通过作用于政治人的政治行为来影响社会存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政治和谐,是指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在结构和各方面关系处于相对均衡、相对和谐、相对稳定的状态。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实现政治和谐,是我们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泽民同志在“5&;#183;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角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义政冶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有力地推动诚信建设。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广泛地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的提出 ,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忠实继承和重要发展 ,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社会学视角看 ,把政治文明建设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其一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人类文明史 ,也是一部人类政治文明史。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提 首先,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先进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底蕴和精神核心,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发展,它吸纳了2000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马克思主义‘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一直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自身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错误,一直不断地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意识,它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共同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一定会把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峰。如何深入理解“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三个文明”的理解?很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去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忠实继承和重要发展,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社会学视角看,把政治文明建设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个提法使党的十三大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从而把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为我们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 ,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 ,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主社会科学 ,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 ,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主要从这些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有对应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对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林勇 《经济师》2010,(7):280-281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对于增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中上层建筑又包括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因此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 ,人类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 ,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社会文明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 ,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一直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很长时间内 ,政治文明的含义都被包含在精神文明的概念之中。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相互关系中,人民当家作主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