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型产业特性与我国铁路投融资渠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网络型产业建设投资的特点,对铁路建设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模式僵化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铁路的发展。为此在分析铁路投融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建议,以拓展铁路建设投融资平台,为铁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
发展合资铁路是铁路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文章阐述了合资铁路投入运营中存在的资本金比例较低、融资方式单一、债务负担过重、企业亏损较多等问题;提出合资铁路的融资方式应坚持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提高注册资本金的同时,通过政府的引导、铁路体制的改革,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合资铁路。并通过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以缓解合资铁路资金短缺的现状,从而减少融资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实现合资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资金缺口以及引进技术、管理经验的需要,铁路在物流中心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分析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中心建设用地、外围配套设施、内部基础设施、经营设施的投资方式,以及适用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渠道建议,并对铁路物流中心成本补偿的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我国铁路建设投资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铁路多元化投资的原因,提出鼓励地方、企业及外商投资铁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铁路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市场前景、国家政策和产业组织四个方面分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方式单一的根本原因 ,认为改革铁路管理政策、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和成立财务公司可以促进筹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是铁路的重要投资主体。铁路产业的"市场失灵"使铁路的发展和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不可分割性。区域铁路和城市铁路具有地方公共产品特征,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其重要投资主体的作用,体现"谁受益、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明确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资和补贴主体,实现铁路外部性的内部化。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在铁路投资中存在的投资不足和投融资制度缺失问题,提出建立铁路公共投资制度、拓宽地方政府铁路投资的融资渠道、优化合资铁路股权配置结构等指导地方政府更好地实现铁路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铁路多元经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铁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从论述铁路多元经营企业产权结构、投资主体、资产管理体制、组织管理关系等方面入手,指出并分析影响多经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主要问题,提出理顺产权及组织管理关系、推行泛员工持股制度、优选战略投资者和疏通资本退出通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组织形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鉴境外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组织形式,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出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应该采用建运合一的模式,并设计了建运合一模式的母子公司组织结构,母公司为铁路客运专线集团总公司,子公司包括开发公司、后勤公司和多元化投资公司,母公司通过投资控股或出资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铁路建设是典型的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不高的项目。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铁路一直秉承国家投资、国家建设的原则。由于融资模式单一、投资金额不足,铁路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自1991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我国宪法,“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中国铁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广州铁路局开中国铁路改革之先河,率先在创新经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改革,如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建立合资公司、上市融资等,获得了一定的运价定价自主权,有力支持了辖区内的铁路建设。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票价定价过高,铁路的公益性和商业性较难平衡,铁路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等。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融资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政府投资和产业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投融资体系。通过对铁路建设筹资现状、高速公路建设等主要融资方式的分析,提出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融资平台,加快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允许外商直接参与铁路建设和经营等铁路客运专线的融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