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1-1911年的新政,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在此期间,庚子之乱后的巨额赔款,以及举办新政所需的大量宪政经费,无不使已经千疮百孔的晚清王朝面临窘迫的财政危机。而江省乃龙兴之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清王朝必须付出大量的财力以巩固边防,江省此前收入依靠外省协饷,太平天国动乱后,清廷的财政权力分散,这使清政府的财政也由高度统一集中的集权逐步向地方自筹自用的分权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辛丑条约》 签订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在华利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转而想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中国,在美国当局通过与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交涉有关战后赔款一事上说出赔款有超索,经协商最后达成了美国同意退还部分赔款,退款主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而美国选择这种方式来退还赔款是想通过西化教育培养亲美留学生,达到其长远控制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财政有三大制度性特征广为学界所关注:第一,不管是和其他中国早期现代王朝相比,还是与其他早期现代国家相比,清政府的整体财政能力都更加薄弱。第二,在长达几乎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尽管经济总量有显著增长,而且后来又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清政府始终拒绝提高农业税的总量。第三,清政府对农业税和非农业税始终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农业税往往处于停滞状态,而非农业税则往往被相对灵活地使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一直偏向以"经济理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对清代财政政策进行解读。本文将论证,尽管这些解读相当成功地解释了非农业税收的变化轨迹,但却没能令人足够满意地解释农业税的异常停滞。因此,它们无法解释为何非农业税被清政府灵活地使用,而农业税却没有。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完整地了解清代财政背后的政治逻辑,恐怕需要摆脱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转而去关注财政政治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于意识形态之上。  相似文献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0年前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使以"自强"和"中兴"相标榜的清政府败于向被视为"蕞尔岛国"的日本之手。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耻辱:根据日本强加给清政府的《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不仅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还要支付给日本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后来的赎辽费3000万两和日军在威海的守军费150万两,总数为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人们不仅要问,堂堂华夏缘何被东方的小国所打败?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开始了近代化运动,这就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政  相似文献   

5.
《拉萨条约》几乎将西藏分裂出去,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因此,清政府提高了警惕,在之后中英西藏问题交涉时竭力挽回主权。在围绕《续订藏印条约》的交涉中,清廷积极争取主国、代藏赔款、三年内将赔款全部偿清、修改《拉萨条约》第九款有关内容等,且取得了积极效果。虽然清廷有将《拉萨条约》附入新约的错误之举,但这是当时客观形势所迫。总体而言,此时清政府在中英西藏交涉中争取主权的政策值得肯定,没有让英国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6.
正出人意料,日本初尝战争甜头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日本不仅取得朝鲜的控制权,夺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获赔白银2.3亿两(含3000万"赎辽费")白银,以及新开通商口岸等,还夺得价值1亿多两白银的战利品。按照条约规定,清政府需在三年内还清战争赔款。如此一来,清政府平均每年需付近8000万两赔款,数额相当于当时清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危机:预言?危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局外人很难参透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对于海外的“中国问题专家”来说,中国经济就像是雾中花:看上去很美,却不明就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曾云:“中国是个谜,但很管用(“Chinais a puzzle,but it work.”)。” 诺大的谜团之一,便是中国的财政。它会是巨龙身上的一条软肋吗?中国会不会真的陷于财政危机?中国能够避免一场恶性的财政危机吗?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会成为财政危机的催化剂?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中国财政的问题不少,却少有人能说明白其中究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中国会爆发财政危机,却少有人知道它究竟会不会真的来临。 本文将和您一起巡游这一苍茫的“悬念”地带,透过漫天迷雾去接近财政中国的真相。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8.
《改革先声》2000,(4):13-14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就百姓关心的十大经济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热点 ,眼下看法多多 ,争论多多 ,厉以宁对此自有一番见地一论中国不会发生财政危机按中国目前的情况 ,不可能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发生财政危机 ,理由有三个 :第一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大了以后 ,引起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没有物资储备 ;而中国正处于物资储备充足的阶段 ,不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贷膨胀。第二 ,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行的财政国债主要是弥补经常性开支的 ,而经常性的支出是一个无底洞 ;中国不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的区分.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是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那时社会上人们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而政治不平等程度较高甚至存在较严重的政治歧视.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不平等程度大大下降,而经济不平等程度却大大上升.因此,中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并不简单地就是差距迅速拉大的过程.而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这也就是说中国的分层差别一直就比较大,无论它体现为政治的不平等还是经济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必修一《南京条约》中赔款2100万银元(注,西班牙银元),此后签订的一些条约赔款又均为银两,反映了清朝时期实行多元的货币体制。落后的货币制度,导致了民国时期贷币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百姓日常生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废两改元,废除了在中国施行了两千多年的银两制度,为此后币制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废两改元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布坎南有个理论,就是作为一个政府,都有一种追求最大预算的冲动,这种冲动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政府收支预算的平衡,从而导致财政上出现“缺口“.为了弥补这个“缺口“,通过增加税种、提高税率或增大货币发行量等也可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在经济基础脆弱或经济低速增长,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刺激需求增长的环境下,这些办法一般不宜.而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借以弥补财政这个“缺口“,就极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者的选择.然而,举债往往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当债务量积累到或超过一定的程度规模后,就必然会产生政府债务危机,出现财政风险,甚至有可能引起财政危机.财政作为满足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活动而从事的一种收支行为,其出现的风险是政府直接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宁以及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过一定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必将演变为财政危机,并由此可能引发整个经济、政治的危机以及社会动荡.所以,财政风险作为政府承担总风险的最后关口,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储天阳 《魅力中国》2014,(16):303-30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人们的恋爱婚姻观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要盘点2007年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大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必定榜上有名。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应该更加慎重地看待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变动较大,传统官制已经无法适应清政府对社会的统治。社会管理依托其自身的官制结构和人才结构,因此不得已对文官官制进行改革。本文试从科举制这个角度切入研究文官官制改革的动因、选拔制度变化以及变化后的文官制度对清政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他说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熟知.而并非真知”。把这话用在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也是很恰当的。例如.在辞书上就找不到一个大家公认的对经济是什么的确切的解释,用学者的话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搞经济,叫作“做买卖”,这倒比较符合实际,不过这只看到了经济的一些表面现象。正因为如此,所以做买卖,小的如街头叫卖,大的如国际贸易.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6.
布坎南有个理论,就是作为一个政府,都有一种追求最大预算的冲动,这种冲动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政府收支预算的平衡,从而导致财政上出现"缺口".为了弥补这个"缺口",通过增加税种、提高税率或增大货币发行量等也可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在经济基础脆弱或经济低速增长,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刺激需求增长的环境下,这些办法一般不宜.而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借以弥补财政这个"缺口",就极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者的选择.然而,举债往往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当债务量积累到或超过一定的程度规模后,就必然会产生政府债务危机,出现财政风险,甚至有可能引起财政危机.财政作为满足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活动而从事的一种收支行为,其出现的风险是政府直接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宁以及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过一定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必将演变为财政危机,并由此可能引发整个经济、政治的危机以及社会动荡.所以,财政风险作为政府承担总风险的最后关口,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盼 《新财经》2013,(11):98-99
在国家制度的革新中,经济制度往往会首当其冲。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从而富国强兵,成了清末新政的突破口。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古老而又封闭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强行闯入的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巨大的碰撞。随着一系列抗击西方霸权斗争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和绝大多数士绅终于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制度问题,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首要的还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是制度设计及其背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经济商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往往是将客户作为自身运营的核心体,这样的模式虽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其带来了较大的差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商业银行更应该注意到借助数据的优势去构建相应的客户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琳 《发展》2014,(5):70-71
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所酿造的特殊国情,根本不存在类似西方国家的来自民间的现代化运动风潮,正如张静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所说的:"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和组织,在全社会动员,调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换。"一、晚清政府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进程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19世纪中期,西欧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现代化进程加快,晚清政府也在西方国家的挑战和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别国的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引起社会经济的大的波动,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经过试点。这些年,改革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试点,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很多改革失误也往往可以从试点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